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一重是重大装备领域的“富士康”?

2013-12-12 15:33来源:中国机电工业关键词:机械行业能源装备中国一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所以郎咸平讲,中国企业过去那种“哪个领域有潜力,就进入哪个领域”的惯性思维是错误的,相反,应该像三星一样,正是因为一个行业没有“潜力”才要进入。(当年,李健熙带领三星进军三个在当时看来已经没什么潜力的行业——手机、半导体和液晶电视,并且制定了打败所有巨头的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当成是笑话。然而今天,谁还认为这是个笑话呢?)这初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没有潜力还进入,那不是傻吗?但仔细想想,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时代变了!如果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过去那种“台风来了,猪都会飞”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的话,那么很多行业以从前的眼光来看,恐怕都没有什么潜力了。而“机会主义的浪花”就那么几朵,想要抓住也变得越来越难。不过,正所谓“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或许我们需要自问的是,究竟是这个行业已经没有潜力了呢?还是我们缺乏发现潜力的眼光和挖掘潜力的实力?

来看看西门子奥钢联——这家全球最大的冶金设备制造商曾经是一重的竞争对手,而现在它成了一重最大的客户之一——早在几年前,当看到全球钢铁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自己获取新设备订单可能会越来越难时,西门子奥钢联开始了一场转型,希望将自己与钢铁公司之间的交易重心,从“售卖设备的一锤子买卖”,转向“关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服务升级”。用当时西门子奥钢联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金融危机之后,钢铁设备市场已经完全不同。仅有的那几个大项目,所有人都在拼命争。我们只有聚焦于服务与现代化升级,才能够在危机中抢占市场。”今天,西门子奥钢联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冶金行业全周期合作伙伴之一,“凭借其自动化和环保实力,向钢铁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改造、产品和服务”。那么,何谓“全周期合作伙伴”呢?我们不妨从最近西门子奥钢联与唐钢集团的战略合作中来了解一二:

在此次西门子奥钢联与唐钢的交流合作中,双方在能源环保、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非常快速地找到了结合点,并签署了能源咨询服务合同。西门子奥钢联的专家将对唐钢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向唐钢的专家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调研与分析,西门子奥钢联将在接下来的2~3个月内给唐钢提出优化能源效率的几个方案,供唐钢进行选择。有可能是对现有装备的优化,也可能是对现有的较老的和高耗能的装备进行更新,还可能是更大的投资,如对自动化系统或某些设备的投资等。

不难看出,西门子奥钢联卖的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以其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其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其产品和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当你从卖设备的角度来看,全球钢铁业由于产能过剩、增长放缓,大投资、大项目越来越少,好像没什么潜力了;但如果你换个角度看,庞大的产能是不是也意味着机会呢,它要改造,要升级,要节能,要环保……问题在于,你是不是做出了调整,有没有能力来满足它?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我们认为在整个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地位在下降(即便是在重型机械这样的超级制造业中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说制造已经不重要,甚至可以彻底放弃制造。我们想说的是,对于那些希望在产业链中掌握一定话语权的企业而言,光有制造一个环节支撑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我们认为企业应该主要围绕着两个“点”来构筑自身的竞争优势,一个“点”就是客户现场,你要深入了解、理解客户的需求,甚至比客户自己还要懂他到底要什么,跟客户打成一片;接下来就是你如何整合运用各种资源,去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请注意,过去这个过程的中心是你的工厂,提供给客户的主要是你的产品,而未来这个中心将逐渐演变成你的实验室,向客户提供的将是你的解决方案或服务。这一趋势从近年来众多国际巨头纷纷“从卖产品转向卖解决方案”的潮流中,也可见一斑。好消息是,巨头们的转型也是近十年的事情,我们落后的时间不算太长。而且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有了主动转型的意识,比如一重今年就提出了“八个并重转变”的发展道路。坏消息是,这一转型难度极大,既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又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企业家的掌舵能力要求很高,成败与否,殊难逆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机械行业查看更多>能源装备查看更多>中国一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