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我国“内陆核电厂址分析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2015-05-27 10:43来源:国家原子能机构网关键词:内陆核电核电技术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上海核工院主持召开了“内陆核电厂址大气扩散模拟分析技术”等12项科技成果的鉴定会。来自中核集团公司、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原对外工程公司、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成果进行了鉴定。

鉴定专家组仔细查阅了科技成果的研制报告,认真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就相关问题与课题组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组认为,此次鉴定的12项科技成果水平较高,创新点突出,具备较强新颖性和创造性。其中:

“概率安全评价计算引擎”依托重大专项课题,建立了基于二元决策图(BDD)和零压缩二元决策图(ZBDD)的概率安全评价(PSA)模型分析技术,形成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引擎软件,有力地支持CAP1400的PSA定量化计算,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成果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内陆核电厂址大气扩散模拟分析技术”依托重大专项课题,通过现场示踪试验,获得了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污染物扩散和局地环境影响的试验数据,解决了大气扩散模式验证的技术难题;针对冷却塔底部进风口对局地环流的影响开展研究,揭示了冷却塔对气态流出物扩散的影响规律,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自主开发了核电厂近区大气扩散参数的模拟程序,弥补了传统示踪实验、湍流观测、风洞试验的不足。该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申请了5项技术秘密(1项核心技术秘密);形成的方法体系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核电站抗海啸与海浪能力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依托于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专项,对核电站抗海浪及其漂浮物冲击能力、越浪量、抗震性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国内首次建立完整的核电站抗海啸与海浪能力的分析技术体系。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 件,发表SCI/EI 源刊物论文6篇,培养工程技术骨干与研究生11人。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均属首次,具有显著创新性,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

本次鉴定的科技成果数量多、质量高、应用前景好,体现了上海核工院科研工作的成果,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上海核工院研发设计能力与水平。

原标题:我国“内陆核电厂址分析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