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市场正文

欧阳昌裕:加快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

2015-06-07 08:17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关键词:分布式电源智能微网储能装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电力行业发展相应进入了以安全、经济、绿色、和谐为价值特征,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2.0时代。未来电力发展表现出用电增速换挡、电力结构升级和发展创新驱动三大特点,电力发展形态调整加快,传统能源发电延续大型化、基地化、跨区输送的路径发展,呈现出“大的是好的”属性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分散式、分布式电源新形态,除小水电、接入配电网的新能源发电、综合资源利用发电和小型煤层气发电外,将大量出现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微网、智能家庭能源系统、电动汽车以及小微型储能装置等新形态,表现出“小的是美的”属性。分布式电源通过电力工业发展形态创新,既改变电源形态,又改变电力系统结构,从而带来电力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是工业革命下的电力革命。适应这场新革命,客观上要加快创新,建立发展新机制。

分布式电源及其特征

传统电力系统都采用“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集中供电方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规模效益。因为发电机组容量越大,效率就越高,单位千瓦投资就越低,发电成本也就越低。但是,传统电力系统也相应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大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难度增加,为满足短时高峰用电负荷而新建的发电厂和输配电设施的利用率极低,大型机组远离负荷,无法进行能源的综合梯级利用等。科技进步使分布式电源技术不断提高,分布式电源具有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少、能耗低等优点逐步显现,既能够弥补单一大电网集中供电的一些不足,又能够改善安全性、解决环境污染,分布式电源正逐步成为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要选择。

分布式电源最早是美国在1978年《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中提出并开始推广的,之后相继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接受并应用。美国最初称分布式电源为DG(DecentralizedGeneration),是指以小规模、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规模大致在千瓦级至兆瓦级,可独立于电网运行,也可以联网运行的发电系统。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对分布式电源的统一定义,不仅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分布式电源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例如,丹麦能源环境部把分布式电源定义为装机规模小于1万千瓦的能源系统,它靠近用户,不连接到高压输电网。国际能源署把分布式电源定义为,服务于当地用户或当地电网的发电站,主要采用内燃机、小型或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技术,能够进行能量控制及需求侧管理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原标题:欧阳昌裕:加快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电源查看更多>智能微网查看更多>储能装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