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国核电走出去 凭什么?

2015-06-11 14:19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中国核电核电华龙一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凭机制:

利而不害,围而不争

就在5月15日的第三届能源论坛上,融合中核、中广核的“华龙一号”技术如何携手“走出去”,避免“一笔写出两个华龙”再度得到广泛关注,对此,中国工程院一位原副院长感叹“这是经验,也是教训。”

实际上,我国面临的尴尬还不仅仅在于当下“一笔写出两个华龙”——“华龙一号”一个品牌下,中核与中广核机型的差异性问题,未来,还可能面对“华龙一号”与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的CAP1400相互PK的尴尬,而后者按照重大专项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的进展,原计划是2014年FCD,2018年年底建成投产。随着现有体制的调整,会造成CAP1400定位从原来的通用平台成为一家企业产品的尴尬,势必会影响其在产业内的接受度以及“走出去”的幅度。

核电机型领域,我国在确定了先进压水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一直以来存在“一枝独秀”和“满园春色”的争议。当下所谓的品牌、路线,主要包括“华龙一号”、CAP1400、ACP1000,ACPR1000+等不同机型。

实际上,这些争论折射了业界发展理念的差异。客观来看,拥有不同机型有利于市场选择,由政府主导机型输出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当政府色彩淡化之时,即是市场力量崛起之日。同时,基于一种主要堆型的多机型、品牌发展策略,有利于培育不同级别的制造业能力,提升一国的装备总体水平。

部分专家的担心在于,过多机型一来会分散自主创新资源,增加突破创新的难度,很难做到个个精彩,得到国际市场认可;二来会造成技术标准的不兼容,影响国内企业真正做强做大。

基于此,未来如何统一技术路线,打造国家品牌确实是考验相关部门执政智慧和决策魄力的一大难题。毕竟,内部商业利益协调只是浅层次问题,如何形成科研与技术品牌方面的合力意义更为深远。

目前看来,参照俄罗斯做法的呼声渐高,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建议是,可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联合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及各核电企业,建立国家统一领导的核电“走出去”协调机制。此举可推动政府间核能合作,营造良好“走出去”国际环境,同时能够协调国内产业政策支持,合理划分国际市场,协调国内核电企业有序竞合,也有利于协调资源配置,科学处理国际国内市场关系。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建议,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可以由国内不同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但技术应以统一品牌进行市场开发,以实现技术路线统一化,投资主体多元化,防止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因推广各自机型而造成的资源分散、浪费和无序竞争而导致的失败。

原标题:凭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核电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