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国核电走出去 凭什么?

2015-06-11 14:19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中国核电核电华龙一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正如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大势一样,在任何行业,产业链上各方只有合作、联手方能实现利益最大化。2012年,中广核和国核技分别联手法国阿海珐和美国西屋参与竞购英国Horizon核电项目,最终均未能“笑到最后”,其教训不为不深。高铁领域南车北车在海外竞争中传出的种种不和谐,余音犹在耳畔。对于正在“走出去”的中国核电企业而言,必须直面残酷的现实,未来,等待中国核电企业的,并不都是铺满鲜花的阳光大道,核电强国的“围堵”也无法避免。“出海”的中国核电,需经历一场从内到外的涅槃,合力练好“内功”就至关重要。

核电企业需要明白,“走出去”不是某个环节、某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生态圈的竞争。当核电企业走出国门,面对全球竞争时,应该更加自觉地跳出自身利益的藩篱,关注产业整体的发展。在中核建副总经理祖斌看来,“核能领域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本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各家企业本应该协同努力,做到‘利而不害,围而不争’。未来,应利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和创新条件,借助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在不损害其他环节、其他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自身挖潜、合作共赢的方式,对核能产业链进行帕累托改进,推动核能产业链趋向帕累托最优”。

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或许,未来基于“华龙一号”平台,融合中核、中广核以及未来的国核技公司技术的“华龙二号”“华龙三号”……也将出现,并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新品牌、新名片,与现有技术携手“出海”,扬帆远航……

(本文参与讨论嘉宾包括中国核能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国家能源局核电管理工作组首席专家姬世平等,由本刊主笔王伟执笔)

原标题:凭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核电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