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张树伟:如何判断电力过剩还是短缺?

2015-06-15 16:32来源:南度度节能服务网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过剩电力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目前,上海的本地电源装机为2200万千瓦,而外来输电则超过1500万千瓦。而2014年夏季,上海电网最高负荷是2600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即使以最大负荷计,系统的冗余度已经超过了40%。这是一种长期的过剩。

这种系统冗余无疑是电力安全的好消息。但是保障如此程度的安全,可以讲,对大部分用户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电能质量还是停电时间的要求,居民等用户的要求不需要那么高,其一度电的价值也不会超过多高水平。这种情况下,耗费巨资形成如此高的系统冗余,是一种浪费。

机组最优份额角度——煤电机组长期过剩

在一个主要由大机组构成的系统中,单纯看大机组本身,的确具有比小机组更好的能源利用与排放绩效。但是,如果扩大到系统的角度,很显然,大机组更适合工作在基荷;负荷尖峰时刻则更适合小机组,特别是投资成本小、启停非常迅速的天然气机组。因为它的利用小时数非常低(通常一年内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小时),燃料成本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效率高低变得无足轻重,而投资成本大小成为关键。各种类型机组的组合,而不是一味的大机组或者基于满负荷小时数成本最低的煤电机组的组合是更优的。

从煤电的技术、投资特性来讲,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最优份额(基于系统总成本最小的价值标准)将可以预见的不应该这么高,超过了60%。从这个角度与标准,我国的煤电机组份额过大,存在着明显的“过剩”。

这种过剩,是长期存在的过剩,因为它超过了煤电在系统中的“最优份额”。四川、湖北这些水电极其丰富的地区,其他电源类型通常只有运行半年乃至几个月的机会。这些地区都建设了若干重资产的大型燃煤发电,而不是轻资产的天然气发展,是这种过剩比较集中的表现。

如果以上的判断标准与结论可以得到认可,那么一个自然的政策与行动含义就是,立即停止审批与建设煤电机组。

原标题:张树伟:如何判断电力过剩还是短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过剩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