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技术正文

特斯拉尝试储能之举 能否“进可攻、退可守”?

2015-06-26 08:54来源:高工锂电网作者:余雪松关键词:锂电池电动汽车特斯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近期特斯拉郑重发布了“Tesla Energy”电池组,由此正式进军储能行业。从电动汽车产业到储能产业,特斯拉开启了全新的商业尝试。

尽管看起来跨度较大,但由于电动汽车和储能(本文中提及的储能仅指用于电力网络的化学储能)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都是锂电池,在特斯拉看来,发布锂电池储能产品进军储能行业看似冒险,实则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一步棋。情况真是如特斯拉期望那样吗?

“进可攻”:打开锂电池应用新蓝海,巩固产业链优势

特斯拉在此次新品发布会推出了两种锂电池储能产品。一种是家庭使用的储能产品Powerwall,分7KWh和10KWh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000美元和3500美元;另一种是供商用和公用事业规模的储能系统Powerpack。

Powerpack可以无限扩展,多个容量为100KWh的电池模块组成,且可以集成并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项目。推出锂电池储能产品,是特斯拉开拓储能新市场的重要步骤,也是其正式宣告进军储能市场。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主要在于美国乃至全球储能市场正拥有良好发展前景。同时,目前全球储能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固定产业格局,十分有利于特斯拉开辟市场。实际上,特斯拉已经在美国获得了多个储能项目订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球化学储能在电力系统的累计装机总量达到840MW。从市场分布看,美国和日本的装机容量占前两位,比例之和超过80%;中国的累计装机比例从2013年的7%上升为10%。

从技术分类上看,钠硫电池的装机比例仍占第一位,为40%,但比2013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锂电池的装机比例为35%,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铅蓄电池,占11%。

2014年也是全球储能产业满怀希望、稳步发展的一年。在美国市场,加州的1.325GW储能系统采购量给储能产业参与者更多的信心和希望,“自发自用补贴计划(SGIP)”的延长也为储能盈利模式的探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等市场,在金融资本的支持下,家用光储系统正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

因此,推出锂电池储能产品,是特斯拉开辟储能新市场的重要步骤。从更广泛意义上讲,推出锂电池储能产品,还有利于特斯拉巩固其在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

特斯拉的旗舰产品Model S电动汽车凭借出色的锂电池控制技术、长续航里程、良好的起步加速性能、高操控性、强烈的科技感等优点,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潮流人士的热捧,被誉为“电动汽车界的苹果”。

其中最为关键的还在特斯拉独有的锂电池控制技术。推出锂电池储能产品,不仅可以帮助特斯拉打开锂电池产品的应用新蓝海,将其优势拓展到储能领域,还有望反过来推动其电动汽车的发展。

同时,推出锂电池储能产品还有望扩大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的规模优势。特斯拉投资50亿美元打造的“超级电池”工厂在今年年底将投产,届时其锂电池系统产能将大幅提升。但由于特斯拉电动汽车走高端路线,销量增长幅度有限,会使得“超级电池”工厂的产能无法充分发挥。此时进军储能市场,可以有效利用“超级电池”工厂产能,发挥规模优势,使得其电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大。

还有一点就是,推出锂电池储能产品,有利于特斯拉构建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体系。随着电动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尤其是特斯拉实施的电池质保策略(8年或者16万公里),实际上很多人到不了这个时间就需要更换动力电池,这就使得特斯拉面临着处理大量旧动力电池的压力。

很多时候从电动汽车上更换下来的旧电池还可以继续在其他领域使用,比如储能。因此,进入储能市场,可以为特斯拉建立一个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系统,进一步降低其运行成本,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

原标题:特斯拉尝试储能之举 能否“进可攻、退可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池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特斯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