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充换电站市场正文

【深度】新能源汽车车主聊聊充电的那点事儿

2015-06-29 10:53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何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北京市发改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那么在现阶段,我们遇到的最广泛的家庭充电有两方面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小区的充电桩安装难度。

二)充电费用执行国家2020年前新能源车无阶梯电价的难度。

的确,消费者如今如此的关切公共充电,难道不是因为家庭充电问题多多造成的死结所导致的么?一个应该让消费者欢呼雀跃的最高限价通知,难道不应该是让消费者大快人心拍手称赞的么?何以又出现了家庭里类似父母对孩子似的问题----“你别不懂事儿,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但是貌似孩子们都不太领情。一个闭门研究草草出台的政策如果换个思路来执行呢?

一边,我们打通家庭充电的最后脉络,一边我们放手让民营资本更多的投入公共充电建设中,而不去做有违市场经济杠杆的行政干预,会不会更好?消费者在家很方便的充电,出了门偶尔不够用的时候可以不用寻找、不用排队、不用担心充电协议等技术问题就可以很方便的补充电力。

也许,没有限价的市场短期内会出现3¥一度甚至10¥一度的天价,又何妨呢?市场自有一只大手。如果公共充电如此的暴利,是否会带动大批量的民用充电力量介入?大批量的民营充电力量的介入是不是就带来良性的价格和服务的PK,最后,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充电的价格是不是更好?何必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的过早用最高限价通知这样的形式来引发群体性和共鸣和批判呢。最高限价扼杀的是充电服务市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互联网+时代,我可以不可以充电免费赚别的钱呢?我可以不可以8¥一度电但是所有来我这充电的车主都觉得便捷和舒适呢?我的配套服务想象力空间远远超出加油站便利店的高度

了可以不可以?那么,枯燥乏味硬性的限价,让这一切,都变得那么扑朔迷离了。

市场在培育阶段,既包括消费者,也包括从业者,任何一点点错误的信号都会让苦心经营多年的消费信心发生误判从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要知道,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北京的消费者,都是被燃油车摇号逼迫到新能源队伍里来的,本就带有负面情绪的民意,如果不妥善培育,那么结果无疑是失败的。

我自己开新能源车已经小半年了,平均月行驶里程在2400公里左右,这个行驶里程,一般的消费者远远达不到的,我现在主要就是在家充电,也不再有购买初期那种里程焦虑了。我绝对不委屈自己用操控感很差的E档,也从不会为了省电就让自己在车里冻死或者热死,车,就是服务于人的。就在我这样的使用强度,首先,市面上现在在售的车型都是可以满足的,其次,未来的新产品新技术,只会让这种够用和洒脱更加的去焦虑化。只要续航里程足够我一天折腾的,那么充电时间长真的一点影响都没有。无论剩余多少电量,第二天睡醒起床后我都会发现,我的电动车已经处于满血复活状态了。

我遇到的朋友里,我总结了一下,有三种人是典型的里程焦虑群体。一是,根本没有距离的概念,甚至我还遇到有个160公里续航的女车友,公司到家里往返不过十几公里,但是续航剩50公里的时候,空调都不敢开了。

二是,被热议的舆论被动灌输了这样的意识:新能源汽车就是市区代步而已,远一点点就不能去了,这个群体数量还比较大,其实你认真的问起来他如果有了车都想去干嘛,其实回复的答案里,95%的应用都是可以有去有回的满足的,结论就是,他根本就想不清楚自己有车了以后的极端应用场景有哪些。

最后一种,完全对新能源车的技术和现状不了解,只是被动的因为摇号才开始关注,我听到的比较好玩的提问有这些:“那你每天拎楼上充电么?”“那我可以不可以多买一块电池备用啊?”“那我能不能买个电动汽车然后便宜两万卖掉用指标买个汽油车啊?”“公共充电桩是不是都在4S店里啊?”“小区物业不让安装的话我是不是得给物业经理表示表示就能搞定啊?”“那我房子是租的,如果我将来搬家了,那个充电桩我能不能带走呢?”……

原标题:值得深思!北汽电动车主聊充电的那点事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北京市发改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