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评论正文

智慧城市将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

2015-06-29 13:19来源:人民邮电报作者:李国研关键词:智慧城市PPP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期,各地不少政府部门与腾讯公司就智慧城市建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截至目前,腾讯已与近20个城市签下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阿里系的“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首批已经在12个城市落地,其今年的目标是覆盖50个城市。过去几年,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下,各方参与者有力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也暴露出投资主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运营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随着PPP模式(PPP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系列模式的统称)的发展,互联网巨头凭借资本实力以及在平台运营、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将极大地促进智慧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发展将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

收益不明大餐变成“烫手山芋”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量人口流入引发的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各地城市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在去年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智慧城市”在国家决策层面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成为众多企业希望争夺的“大餐”。

“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家庭等多元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过程。传统的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投资需求,更多的资金需要由企业和融资机构去筹措,将市场机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发展的制度体系。运用PPP模式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问题已经是大势所趋。

然而PPP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雷声大、雨点小,目前还鲜有成功的案例,甚至成为相关企业“烫手的山芋”。其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动力不足,在政府地方债务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很难投入资金进行增量建设;另一方面是来自企业的焦虑,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缺少明确的收益时间和收益标准以及验收标准,企业的收益存在不明确性,风险较大。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和政府很难达成共识。

有专家认为,无论是PPP模式,还是融资租赁模式,从企业角度来看,要着眼增量的同时兼顾存量。也就是说建设方企业要主动帮助地方政府卸下包袱。比如给政府牵线搭桥去做一些融资租赁,或者把政府原有的一些存量项目,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增量项目都放到PPP方案里面,以此帮助政府用长周期、低利率的资金来置换地方债务中短周期、高成本的部分,以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PPP模式助推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项目的堆叠,也不是纯技术解决方案的拼凑,而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过程,需要统筹全局、前瞻性考虑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规划,集成整合。从2014年各个城市统计的项目资金投入情况来看,当年总投入是114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05亿元,银行贷款216亿元,社会资本598亿元,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占了约50%。

原标题:智慧城市将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