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兴奋与焦虑:“中国制造2025”路径聚焦·风口 推动“互联网+”先做“减法”

2015-07-02 09:29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冯诚、郭奔胜、张展鹏、王攀、陈钢、贾远琨、王俊禄、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电力装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互联网+”正在为制造业注入创新驱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消费同比增长38%;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达7607亿元,同比增长41.3%。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浙江的温州和台州、广东的惠州和中山、江苏的太仓和苏州等多地制造企业看到,“互联网+”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正在出现。

记者在江苏采访了分属不同行业的20余家企业,包括纺织、机械、电子信息、工业设计等,用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几乎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标配”。

企业家们称,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快捷、交互性强等优势,网络营销已是企业当前发展的“规定动作”。康乃馨集团董事长周观林在纺织行业打拼二十余年,是电子商务为他打开新天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为星级酒店提供纺织用品的康乃馨集团受到巨大冲击,于是设立了电子商务事业部,之后又在上海成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探索新的营销模式逐步扭转不利形势,如今公司已占据国内高端酒店50%以上业务份额。

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借互联网“再造”生产流程提质增效。在温州康奈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五代鞋楦生产车间,“机器换人减员增效”的标语贴在很显眼的位置,车间里只有2名工人在操作电脑制作鞋楦。集团副总裁周津淼告诉记者,原来手工制作时,每名技术工人每天最多生产2个鞋楦。实施机器换人以来,2名技术工人通过电脑制作每天可以生产数十个鞋楦,效率大幅提高。

在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总经理戴敬民带记者参观了工人如何通过电脑来控制操作流程,还展示了机器上为进一步自动化改造而预留的数据接口。戴敬民说,“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所涵盖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将助力一大批制造业迈向高端。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公司董事长张乃千也有相同感受,作为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他说“互联网+”将帮助企业“再造”生产流程,尤其是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提质增效的一条“必经之路”。

更深层次的融入则是以互联网思维重塑企业价值链。多位业内人士提出,无论是互联网宣传营销,还是智能化生产,仍是“互联网+”的表象,长远看互联网思维将重塑企业价值链。

南京大学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说,“互联网+”不仅是改造传统产业,而是利用互联网改造目前的产业体系,使其成为新型的高生产率、高附加值产业,为此就要真正做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卡洛泽科技公司创始人王瑾认为,“用户至上”是互联网思维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价值,由此衍生出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的价值链也将重塑,从而更加贴近用户、贴近市场。

原标题:兴奋与焦虑:制造企业迷惘“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力装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