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报告重点摘录如下: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进行经历了几次关键的突破,从专家系统到机器学习,再到数据知识融合驱动的混合智能增强。近年来,神经网络的模型和算力的突破以及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表现出非常强的智慧性和垂直行业的应用能力,使得像电力系统这样相对传统的行业,技术创新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2022年,ChatGPT开启了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新纪元。随后科学界也突破了在数字、数学、数据、推理等方面相关的一些人工智能应用的进展。去年,我国在极端降水临近的预报大模型、在高精度气象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彰显了国内和国际以大模型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AI正在快速形成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引擎。作为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人造物理系统,电力系统在研究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力系统引入专家知识这些智能化技术,在运行方式编排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在九十年代,人工智能技术第一轮发展的高峰期中,多层感知机、前馈神经网络这些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深度学习在电力系统视觉识别领域取得了明显突破。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识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线路巡检、设备缺陷识别这些视觉的应用中,在准确性、时效性方面具有人眼无法企及的水平。
电力线路巡检是提前感知和化解电力系统运行风险、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过去十年,南方电网公司在该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提出基于超大规模神经网络的多目标识别技术,训练了全球最大的电力系统线路的视觉模型,并结合多种颗粒度缺陷识别的一些技术,微调了全球最大场景的电力线路巡检缺陷识别的基础模型,实现了大模型多目标识别、小模型快速推理的有机融合。
在视觉领域,电力系统获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南方五省区已在全境实现电力线路巡检的无人化,以极小的缺陷识别召回率超越了熟练的看图功能。其中重点的缺陷定级准确率超94%,识图效率比人眼提升400倍,有效地预警数量每年达到65张/次,人工负荷成本大幅下降,电力线路巡线急难险重的工作量显著下降。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基础数据维护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于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南方电网公司实现了自动把标量图形矢量化,快速转化为电力计算工具可复用的通用信息模型,并且运用多模态大模型信息融合能力,把多个目标电网中的多张CIM模型拼接在一起,实现从海量原始图纸到统一的计算大模型的一键式生成,极大提高了电力基础数据的维护水平和安全保障的能力。
在配网的规划领域,电力智能大模型提供了多目标优化决策能力。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一种基于大模型中压配电网智能规划模型,利用大模型思维链、知识图谱提供的自动整理和推演能力,将涉及到多主体、多目标、多约束的规划问题分解为多阶段的优化问题,并且用这样的模型支持流程化的计算分析。其效果是将电力规划流程中原来涉及到的20多个外部计算工具和算法的频繁调用,升级为自动规划,一键到底,显著提升了规划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大模型技术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源荷特性的刻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路径。
南方电网公司通过采用多模态大模型对新能源,对柔性负荷对用电数据乃至用户行为进行特征提取,形成更大空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融合分析,挖掘出时空分布和演进的特性,勾画出源荷变化的规律,这就为解决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人们的感知和有效的控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
未来寻找要在电力系统中确保可靠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南方电网公司的实践和经验,他总结出几条思路。
一是进一步挖掘和借鉴脑科学的反错、容错机制。
二是强化神经网络与符号规则的有机融合。
三是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和物理规律的融合以及相互促进。
最后,他介绍了南方电网公司与怀柔实验室一道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国家实验室设立了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关键技术重大专项。其工作将围绕电力系统人工智能专业大模型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聚焦大规模高效分析、精准预测、优化决策这些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难题,他表示希望可以推广未来应用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一套核心软件,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智能的运行。
(北极星电力网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专家审核,转载请获取授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10号提案的答复,提到加强人才培养。大连理工大学2024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施本硕博贯通长周期培养模式。在电化学储能、液流电池、固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能、储能装备与安全、能源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及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微信扫码充值即可用电,费用按实际用电量结算,剩余的钱当即退回,真是太便捷了!”7月13日晚,在位于唐山市滦州市茨榆坨镇的夜市街边,通过采用冀北唐山供电公司推广的“码上”用电模式,摆摊商户李木敏在供电员工田鹏程指导下,利用手机软件“网上国网”APP扫描身边共享电源上的二维码,便捷地用上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新阶段。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在人工智能分论坛上,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副主任韩荣杰作《基于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的杭电“光擎”智能应用》的报告。经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来源
文/本刊记者张越月特约撰稿陈昊南林熙熙黄子琪从出行到餐饮,从住房到医疗,过去几年中,各类共享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渗透至生活的诸多领域,提高了资源使用的效率,也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车网互动也可被视作一种特殊的共享平台,它通过整合电动汽车和电网资源,实现了能源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
7月8日,天合光能发布关于变更公司副总经理的公告,公告显示,天合光能副总经理丁华章先生因工作调动原因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调整后丁华章先生继续在公司子公司天合富家担任董事的同时,还拟进一步担任天合富家的副总经理,并将聚焦于天合富家的运营管理工作。同时,公司聘任财务负责人吴森先生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7日,山西长治市人民政府印发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在7月底前实现区域内主要用能企业,以及风、光、储、充等对象的数据采集设备安装并接入市级平台。2025年7月底前,全市用能企业、市内风电、光伏、储能、充换电站应接尽接,建立相对完善的智慧能碳大数据体系。打造全国
近来备受关注的虚拟电厂究竟有何“实”力?(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看向需求侧。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x2014;2027年)》提出,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在2024#x2014;2
7月7日,长治市人民政府印发长治市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通过项目建设,核心实现两方面目标:一是打造全国首个面向“双碳”和电力交易市场的城市级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标杆,构建全市统一能源大数据底座,建设“市级—区县级—企业级”三级能源互联网平台,服务全市
7月16日,华电新能(600930)正式登陆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于5.5元/股,盘中上涨176.73%,总市值3913亿元。据了解,2023年3月3日,华电新能IPO获上交所受理,2023年6月5日,华电新能IPO获审核通过。2025年5月16日,华电新能IPO注册正式生效。根据招股书,华电新能本次计划募集资金180亿元,
日前,内蒙古电力集团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的备忘录相关协议,从电网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着眼,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达成特高压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并由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与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加快特高压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7月10日,内蒙古电力集团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消息,山东能源监管办深入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重点聚焦新能源和储能电站等各类电源项目接网工程投资建设及回购情况、接入电网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电网互联项目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公平开放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信息公开与报送情况、历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
7月14日下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党组书记、董事长王海波与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举行会谈。双方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王海波表示,中国电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
自2024年7月组建以来,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牵头获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区基础施工和舞动研究“任务制”项目、抗冰防舞框架项目,锻造重大工程建设和电网安全运行核心技术;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环保水保管理中全面推广电力遥感技术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赣江—赣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对江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工程计划新建赣南1000千伏变电站,安装2台3
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国能发监管规〔2021〕61号),首次提出增设爬坡和转动惯量辅助服务新品种。2024年3月,《山东电力爬坡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试行)》开始执行,标志着国内首个爬坡辅助服务市场在山东电网启动运行,爬坡辅助服务的价值开始得到量化补偿,这对于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迎峰度夏以来,江苏用电负荷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7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较计划时间提前了44天,为区域能源供给提供重要电力保障。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大幅提升,火电的托底保障和
近日,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办。融和元储助力完成的三峡庆云储能电站,其“安全风险运行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荣获2024年度能源互联网最佳案例。该获评由清华大学(电机系)主办,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联盟承办。三峡能源庆云储能电站二期201MW/402MWh示范项目,是融和元储携手上海勘测设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助推能源绿色转型,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之际,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于6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深入探索能源与信息的融合,探讨AI如何助力电力行业发展,华为公司深度参与。同期,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
2024年6月20-21日,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清华大学、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合作举办。
人工智能技术和电力系统专业知识,这两方面真正融合的电力大模型才能把各种电力系统的决策、交易、稳定、运行安全真正解决好。——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副主任陆超6月20-21日,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会上,清华大学电机系
要“算好三本”,即技术账、业务账和经济账,以支撑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快速决策。——华为公司副总裁、电力数字化军团CEO孙福友6月20-21日,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会上,华为公司副总裁、电力数字化军团CEO孙福友作了《
希望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分析模式相结合,具体来说,可以应用在电网仿真计算、新能源预测和负荷预测、调度运行的辅助决策等领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李丹6月20-21日,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盛大
未来科学城能碳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未来科学城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中和战略指导,遵循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的相关政策规定,贯彻落实北京市和昌平区碳达峰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能碳监测管理平台集监、管、控、调、统等功能于一体,主要是面向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区级各部门,未来科学城
回顾过去十年,2014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是3000多家,到2023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是32万多家,增长接近100倍,据测算,年度复合增长率50%左右,平均下来每年企业的数据都有50%的增长,这样的产业带动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高峰6月
算力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算力用户可以是能源的用户,能源用户也同样是需要大量算力的用户,所以这两个行业协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6月20-21日,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会上,中国工程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安全高效的新型电网系统已经成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能源互联网将创新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传统能源行业,牵引能源跨领域深度融合创新,是助力能源转型的代表性新质生产力。——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姜胜耀6月20-21日,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