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国外经验访谈正文

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中德互学之道

2015-07-06 14:34来源:企业观察报作者:章方关键词:电网建设中国制造2025西藏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走进昌都市卡若区邦达街居委会居民尼玛多吉的家,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他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以前家里想用却用不了的东西:“以前电力短缺,尤其冬天的时候,根本没办法看电视,也没办法用电暖器取暖。”

尼玛多吉如今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成投运。川藏电力联网工程2014年11月投运后,结束了昌都地区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昌都地区近5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电网建设日趋完善

6月,西藏逐渐进入雨季,油菜花开、金波荡漾、麦苗翠绿、沁人心脾。

在山南地区贡嘎县江塘镇,在雾气蒙蒙的雅江边,在绿纱覆盖的山脚下,坐落着世界

“中国需要找到一个办法来激发创新活力,这些创新活力不仅指的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里做基础研究的活力,而是更接近于生产制造环节的创新研发活力。”

6月19日,在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创新论坛(简称平潭创新论坛)举办前夕,鲁道夫˙沙尔平接受企业观察报专访时,就中国的产学研用协同问题表示:“创新必须接近产品、接近消费者需求和期望。”

鲁道夫˙沙尔平是本次平潭创新论坛开幕嘉宾,也是鲁道夫˙沙尔平咨询顾问(北京)有限公司(RSBK)创始者及董事长,曾任德国联邦国防部部长、联邦议院成员等。

自30年前一次亚洲旅行接触中国后,鲁道夫˙沙尔平一直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中国,服务于中德政府与企业,近几年来他更是几乎每月都往来于中德之间,对中德两国各自的制造业优势有着深刻的认识。

企业观察报:5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计划通过 “三步走”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的这一战略规划?

沙尔平: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以邓小平为引领,以中国人的勤劳和远大理想为基础,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环境、资源、污染问题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时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你不改变就会输。

我认为“中国制造2025”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和制造业迈上更高的台阶。这符合国家的最大利益,同时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因为我们同住地球村,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要关注空气、水和其他环境因素。

目前,中国已经有自己的跨国企业、有走向国际市场的产品,例如华为、海尔、海信等等。其中包括很多高新技术的提供商、制造商,未来这样的企业还会更多。我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非常有雄心的战略,它会指引中国走向正确的方向。中国制造2025将会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带来实质上的变化,尤其在投资、环保领域。

企业观察报:与中国制造2025相对应,德国有工业4.0战略。这一开始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理念不仅在德国,而且在全球逐渐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新概念。德国作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为什么要提出工业4.0战略?它的实施需要哪些基础?

沙尔平:当德国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并达到一定水平时,我们发现我们有机会将高度发展的工业制造与发展信息化技术的需要相结合,从而让工业制造更加先进、更少资源消耗,更加资本密集。这就是工业4.0战略的核心。

要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复杂精细的工业生产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可靠的金融市场、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精细化的人才。

我不会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因为德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已超过130年,达到现在德国制造的基础条件需要时间和奋斗的过程。因为这不仅关乎产品的技术水平,同样还关乎消费者信心,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它包含了现代产品,但远不止产现代产品。

企业观察报:“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启发,其中“德国精神”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学习研究的重点。在您眼里,“德国精神”的精髓在哪里?

沙尔平:德国的成功是基于中等规模的公司——他们是技术密集型、家族所有制,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共同点是十分专注于自身的业务。这与中国的企业有所不同,中国企业往往是更大规模的公司,而且往往在金融、制造等很多领域都有涉猎。

原标题: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中德互学之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建设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西藏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