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国外经验访谈正文

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中德互学之道

2015-07-06 14:34来源:企业观察报作者:章方关键词:电网建设中国制造2025西藏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所以,也许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家族式中等规模企业模式,把侧重点放在更强,而不是更大上,更强是指更专业化、技术密集、看重产品质量。

但我并不觉得德国可以当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在中德合作方面,我接触到很多通过合作而壮大的案例,无论是在合资、科技转化,或是收购方面。中国和德国的经济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并且会愈加密切。

企业观察报:正如您所说,中德之间可以也应该加强合作。去年第三次中德政府磋商在柏林举行时,默克尔和李克强联合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领》。在很多人看来,德国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使得中德合作找到了新的契合点。您认为双方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沙尔平:中德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德双方就继续推动双边关系的进展,推动中德战略框架协议的出台达成了共识。我认为这对未来两国及其人民都是最好的选择。

中德可合作的第一个领域,是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我知道在中国的外国企业正在寻找高技能的工人。要发展现代制造业,设备和人才缺一不可——你们可能拥有最现代化的设备,但是你得拥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些设备才有意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等等。这是我看中的一个领域。

另一个领域是飞速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方面。二战之后德国经历了飞速发展,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也正在经历这一飞速发展的阶段,而环境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之一。德国可以在资源效率、环保科技、规划、城镇化等方面提供一些经验。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国正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2亿居民新建住宅楼,这些人口比法国、德国、波兰的总人口还要多。当然据我了解,在中国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正在研究环境友好的科技,包括能源平衡表,这些都将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企业观察报:中国目前的创新体制存在众多问题,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步履艰辛、成果转化率低。这些问题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即将于7月8日在福建平潭举办的平潭创新论坛最为关注的问题和议题。在德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沙尔平:你没法把德国经验照搬来中国,我们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放眼全球,我们拥有非常好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我觉得基础科学研究是德国的优势,但是相应地,我认为,德国的科研成果转化速度还是太慢。我们必须要更加果断,更加迅速。

在德国,我们在职业教育、专业技能上有长处,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专业技能,你要知道这不仅关乎产品,还关乎创新以及自我责任。在德国大概50%的专利都是由工人创造的,所以创新出现在制造流程中、在各个产业里、在家族企业中。此外,在德国也有不少靠近生产制造环节的科研机构,他们总是在寻找哪里可以提高质量、哪里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哪里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一些围绕生产制造环节的可持续因素,帮助公司和工程师做得越来越好。

中国需要找到一个办法来激发创新活力,这些创新活力不仅指的是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里做基础研究,而是更接近于生产制造环节的创新研发,所以我一再强调创新必须接近产品、接近消费者需求和期望。

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也要理解,中国与德国或者欧盟不一样,无论是人口、领土、资源、历史人文,都不同,我们都要尊重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中国正处于另外一个水平、中国拥有不同的经历、中国要达到“中国制造2025”中所描绘的更高层次。必须考虑到商业文化、历史或其他发展领域的不同。我相信中国会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

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发电站——羊湖电站。

这个在十多年前藏中电网担负着调频、调峰、调压的骨干电厂,发电量占到当时藏中电网发电量三分之一的重要电站,如今随着青藏联网工程的投运,仅仅承担着调压、应急电源任务。

“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区电力建设近些年来取得的跨越式发展成就,也是全区电力事业辉煌成绩的缩影。”国网羊湖发电公司副总经理格桑多吉告诉记者,“我1997年毕业后来电厂工作,见证了羊湖电厂的发展,也亲身感受到了我区电力事业的喜人变化。”

确实,“十二五”期间,西藏电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累计投资269亿元,仅去年电网建设投资就有50个亿,超过整个“十一五”期间投资规模。

2011年底,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结束了藏中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截至2015年5月,已累计输送电量26.88亿千瓦时。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迈出了构建高原坚强智能统一西藏电网的第一步。随着西藏电网建设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加快,西藏电网供电范围迅速扩展。到今年年底,西藏电网供电范围将扩展到58个县,供电人口增加到218万多人。

原标题: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中德互学之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建设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西藏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