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市场正文

【试想】假如回到家接入你家的是来自欧洲或者北美的风电、你如何选择?

2015-07-10 10:07来源:科技日报作者:魏东关键词:能源互联网风电全球能源互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涉及世界政治、经济、能源和技术的方方面面,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张荣认为:“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地球的神经系统——全球信息通信互联网离不开大容量信息传输载体——光缆。同理,地球的血管——全球能源互联网也离不开大容量输电载体——特高压,准确地说,是中国特高压。正是中国在特高压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能源的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基础。

校企协同,助推能源技术革新

作为世界五百强第七名的“跨国巨头”国家电网,与经历了70多年风雨历练的中国高校电力科研先行者——山东大学的联姻,两者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这两个重大战略的部署,既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的重大机遇。”张荣认为,应对挑战,单凭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国家之间共同协作,建立企业、院校、政府高效联动,协同配合的合作机制,实现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特高压技术研究的高校,山东大学与国家电网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张荣介绍说,为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全球能源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将着眼于能源领域的重大需求,面向未来,面向全球,一方面做好“协同”,避免双方资源的简单叠加,努力构建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实现“1+1>2”的良好效益,共同探索协作共赢的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做好“创新”,在学科和科研方面加强融合,开展综合性研究,积极在领域内“占位”和“升位”,争取在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更好发挥引领作用。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创新的概念,这就决定我们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贯彻创新,用创新的方式来做好这项创新的事业。”张荣表示,山东大学和国家电网及相关单位通过全方位合作,能够尽快占领这个领域内新技术的制高点。“如何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特高压技术和打造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美好愿景更好地结合起来,造福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山东大学和国家电网愿付出最大努力”。

原标题:中国技术将全球能源互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全球能源互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