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关注】能源“触网”能增添多少动力

2015-07-13 06:52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赵晶 王轶辰关键词:能源互联网能源系统互联网+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有业内机构预测,未来能源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内的各大企业纷纷提前落子。例如,腾讯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实施“互联网+电网”战略。旨在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数据整合为核心,把电力资源和电力信息进行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差不多同时,阿里巴巴与中石化在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分析方面达成协议。同时,两家公司还将在物联网、车联网、金融支付、电商等领域进一步合作。

能源互联势在必行

站在更高层面来看,被政府推动、企业跟进、资本追捧的能源互联网,只是普通的“商业盛宴”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吗?

早在2011年,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里夫金就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我们将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确保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加大,里夫金提出的能源生产利用的理想状态,无疑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表示,要通过能源互联网这种能源技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从而有效解决当前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能源安全问题。

传统单向型能源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有限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能源互联网的设想中,每个人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各类主体在这里既自由竞争,又相互协作,最终实现能源效率最优和能源价值的最大化,降低国内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说。

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15%,而在传统能源体系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困难重重。“能源互联网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配电网为基础,以接入分布式新能源为主,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对分布式新能源设备实施区域间协调控制。”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冯庆东认为,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可以更大范围地适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

相关支撑不可或缺

能源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改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基于此建设的能源互联网具备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等特性,使其能够有效消除当前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困局,能源供应向分散生产和网络共享方式转变将是大势所趋。

然而,能源互联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技术变革、现代通信技术、配套政策措施、生产消费模式与价值观转变等多个环节,从系统顶层设计到能源互联的技术实现,还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

除技术外,能源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对政策支持度和市场开放度要求极高。曾鸣说,随着分布式电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电力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如何引导售电公司提高用户用电效率,加强需求侧管理以及完善分布式电源、可再生能源的并网运营服务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能源互联网不可能一蹴而就。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军威认为,未来几年内能源互联网在产业上的推进还主要处于试点和示范工程阶段,国家层面可以从顶层把互联的标准、机制、监管等设计好。能源互联网是自下向上、开放式的,应该紧紧把握这种本质特征,从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等多个层面鼓励开放式的竞争与合作,努力形成开放平台、开放标准和开放的生态。

原标题:能源“触网”能增添多少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能源系统查看更多>互联网+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