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电网的“互联网+” 承载智能微电网 未来电网到底长什么样?

2015-07-15 10:03来源:亮报关键词:互联网+微电网锂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卢强院士认为,未来电网的发展,主要研究如何做好电网优化,把“好”做到“更好”。因此,他在微电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智能微电网群的概念。“智能化是电网发展不变的趋势。”卢强院士表示,智能微电网具有微电网的所有特征,它可以自动实现发电、储电、自用电以及与外部配电网交互电量的趋优化控制,并对微电网内部的保护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控制系统也能实现微网与外部配电网“并网”与“离网”的干扰极小化。

卢强院士指出,基于智能微网的直供电模式,将成为电改后的重要供电方式之一。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进程中,发展并优化智能微能源网及智能微能源网群将为能源生产、消费和交易方式的变革提供支撑。

同时,卢强院士强调,对于智能微能源网的发展,储能技术将发挥核心作用。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低成本、高寿命的特点,可在零排放的条件下,显著减少大规模弃风、弃光,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卢强院士解释说,该系统与供热、供冷相结合可形成三联供系统,构成最节能的储能系统,其灵活的调节能力还能为实现智能微能源网和智能微能源网群的优化运行提供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谈及未来电网的储能技术发展时表示,储能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对智能电网时代电能的高效应用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目前已有的各类储能电池在比能量、循环寿命、安全性、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用电客户在规模储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因此,未来对于储能电池的探索仍需要以安全性、比能量、使用方便性为考虑因素,应进一步根据实际的储能需求,研发更为高效、稳定的储能技术。

无线充电,提升电能传输自由度

“今后30年是汽车变化最大的30年,电动汽车得到普及的梦想必将实现。”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的陈清泉谈及电动汽车发展,充满了期待。

在陈清泉院士的描述中,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电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电动汽车将实现车体轻量化、动力一体化和系统智能化。

对于电动汽车本身的发展技术问题,杨裕生院士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决定于储能电池。用目前的锂电池,纯电动车合理设计里程在150公里左右。高档纯电动汽车电池多,导致车很重,浪费能源。同时,电池多了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当然,技术本身也在不断的进步。比如,无线充电正成为电动汽车能源补给方式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四川成都已有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施。”陈清泉介绍,无线充电具备充电设备占地面积小、便利性高、充电设施无人值守、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以电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传递,可大幅提高电能传输的自由度,成为电动汽车能源补给技术的热点。

在与会院士心目中,电池技术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只是很小的一点。电动汽车的发展涉及能源资源生产、交通模式、商业模式、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是一项延伸范围广、综合程度高、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系统性工程。

陈清泉院士告诉本报记者,电动汽车要实现快速发展,应实现“两个结合”,即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结合,电动汽车是智能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而且是重要的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和远程智能信息控制、智慧型城市建设结合。比如,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陈清泉就建议:“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无轨和轻轨车供电设施、城市路灯供电设施等已有电力基础设施,构建换电站、快充站、车载充电器‘点—线—面’一体化集成的能源供给体系。”(作者:李思宇 刘早 张逸飞)

原标题:院士们说,未来电网长这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互联网+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