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一个红色水电站的价值裂变

2015-08-06 11:18来源:石家庄旅游局关键词:沕沕水水电站水力发电水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多种文化交融,红色景区挺立旅游市场潮头

“红色旅游必须不断融入多元化旅游资源和文化因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市场,赢得发展先机。”这是沕沕水创业者在坚守红色文化底蕴和追逐旅游市场风向中形成的独特视觉。

“一个景区发展得好,必然要有它的独到之处,沕沕水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诸多发展瓶颈,而能不断突破瓶颈发展到现在这样,这由小到大的过程本身就对平山甚至河北很多景区来说都具有借鉴意义。”沕沕水景区常务副总候思明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必须要让这个景区有与别处不同且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对于沕沕水景区来说,就是要把景区内核心的红色革命文化与绿色山水文化、古迹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特别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文化内涵运用市场的手段包装出利于全民参与的项目和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这既是旅游市场的需要,也是旅游价值的要求。”

沕沕水景区开创了“公众参与考古”的旅游先河。2004年至2008年间,沕沕水景区开发岩洞景点,在洞内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化石,后经省市文物部门考察鉴定,这是一处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它填补了河北境内太行山东麓没有洞穴遗址的空白,填补了石家庄境内没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的空白,大大提升了沕沕水景区的影响力。但沕沕水景区没有作为“私物”卖票,而是与文物部门合作组织了公众参与考古挖掘的体验性旅游活动,一时景区爆满,名气大增。同时,该景区以“水帘洞遗址”为中心,建设了系列“先民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与周围山水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实现了远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交融,增加了景区的文化含金量。

此举为沕沕水开拓旅游市场提供了成功案例,以后每年沕沕水总会组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广泛参与,做到年年有亮点,季季有特色,游客常来常新。许多旅行社都愿意组织游客参与这种新兴旅游活动,石家庄志远国际旅行社与沕沕水景区紧密合作,2015年至今已输送游客1000多人到沕沕水旅游、观光、度假。

沕沕水景区还开创了华北冬季旅游的先河。为了弥补冬季旅游空白,变淡季为旺季,沕沕水继续在“水”上做文章,景区利用天然的泉水打造出了北方最大的冰瀑群,投巨资增添了夜景项目,游客可以“昼观冰瀑、夜赏冰灯”。同时,景区紧跟时代脉搏,发掘民俗文化,提倡绿色健康运动。景区不断推出各式各样的民俗、健身活动。“沕沕水夕阳红旅游特惠月”、“沕沕水低碳骑行”、“书香文化艺术节”….,活动接二连三,四季不断,提高了景区知名度。

据候思明介绍,目前该景区正在修建的全国最长的“百里空中画廊”已经完成20公里,在2014年试营业期间游客如云;正在修建的皇安寺已初具规模,同时还雕刻出世界整体最大的滴水观音摩崖石刻成为景区新亮点;引进了异国风情园……创新性的发展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

“我已经不止一次来这里玩了,上次是来这里看冰瀑,这次带全家来看瀑布,休闲避暑,刚刚还去异国风情园看了看表演。”从山西来沕沕水旅游的张文刚先生说,“每次来这里都有新发现。”

春赏山花、夏看瀑布、秋观红叶、冬览冰瀑,现在的沕沕水已经成为河北省最火热旅游景区之一,年接待游客量近100万人次。据了解,待空中画廊、皇安寺等景点建成运营后,预计游客将飙升至每年200万人次。

辐射带动周边,铸就山区群众共富“发动机”

俗话说,靠山吃山,山里人世代以山为命。而要开发景区,就必需先租赁荒山。这不是要与村民争命么?对旅游的价值前景并不太懂的村民们曾大力反对:利用荒山开景区,我们吃什么?景区建设初期,村民民也曾迷惑,有的甚至直接干扰阻挠。但如今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不仅让群众没有了疑惑,而且都主动加入到了沕沕水景区建设当中来。“原因很简单,咱老百姓跟着沕沕水吃上了‘旅游饭’。”苏军说。

现在正值旅游旺季,走进沕沕水村一个农家旅馆,但见在这个农家院里停着十来辆外地来的小轿车,接待室前登记住宿的排了一个小长龙。“这几天俺这里天天爆满,上年挣了40多万元,今年按着种劲头发展下去至少也得挣50来万吧。”聊起农家乐的经营状况,主人安志勇高兴地说。

除了农家乐,为更好地吸引游客,农户们也纷纷在经营上各出奇招。沕沕水村的村民梁军平在景区东侧山坡种植了近百亩苹果、桃、大枣等果树,发展起了农业观光采摘,年收入近百万元。“得感谢景区啊,要不是景区开发,哪有这么多的人来俺们这里玩啊,俺那来这么多的收入啊!”村民梁军平感慨道。

据介绍,在沕沕水景区开发之前,沕沕水村70多户人家、300多口村民,完全依靠山里刨食度日,买盐打醋交学费指望“鸡屁股”,全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是平山有名的贫困村。景区开发以来,常年参加景区工程施工的达60多名,招录为景区职员的50多名,办起家庭旅馆60多户、土特产品营销点30多个。全村年家庭收入,平均每户高达5万多元。

不仅仅沕沕水村,景区附近的黄安村、狮子坪村、庄洼村、七里坪村等村,近年来,在沕沕水景区的引领下,依托旅游资源搞起了餐饮、住宿,观光采摘,发展起了农家乐,直接或间接受益的村民达1000多户。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景区的工作人员尽量选用当地人,并不惜花大价钱聘请相关专家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景区还牵线搭桥,帮助当地80%以上的农户围绕旅游服务开了商店,办起了家庭旅馆。

按照沕沕水发展规划,再经过几年的发展,沕沕水景区将形成以沕沕水为龙头、清风为龙身、车辐安为龙尾的各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区。“将来要围绕旅游观光区的开发建设,成立集团公司,吸收当地农民为公司员工,量才录用,实行工资制、退休制。在集团公司还要成立林木、养殖、蔬菜、建筑、产品加工等专业公司,形成以旅游为主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辅助性的经营活动,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说道这里,董事长苏军显得格外兴奋。

现在的沕沕水及周边,已从一个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转变成家喻户晓的旅游景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红色水电站在产生价值裂变的过程中亦让山区群众从中受益,让他们“吃上红色饭,挣上旅游钱”,当年点亮新中国第一盏明灯的沕沕水小水电站,如今点亮的是一方山区群众的致富梦。

原标题:一个红色水电站的价值裂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沕沕水水电站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