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Ayla杨闽钟:物联网云与云之间最终会“牵手”

2015-08-07 08:27来源:赛迪网关键词: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硬件制造企业更注重“成本”

想吃下物联网几百亿市场的大蛋糕,任何一家厂商迟早都会盯上中国市场,中国拥有巨大规模的潜在用户,智能硬件制造商的数量也很可观。但是国外企业想轻易进入中国市场未必容易,以Ayla为例,去年进入了中国市场,而此时国内本土京东、QQ物联以及微信平台等品牌已经相继问世,虽然这几大硬件平台尚属物联网领域的“新秀”,但是其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因此,Ayla选择与本土品牌竞争并不利于其在中国发展。

谈到中国市场时,杨闽钟表示,Ayla从2010年开始做研发工作,直到2013年才开始销售产品,而在这段时间内,物联网概念并不像现在这么火,与Ayla同类型的公司更是屈指可数。国内起步相对较晚,许多厂商想切入物联网领域,但又不了解,因此,像京东、QQ物联等平台都不同程度的参考了Ayla的端对端架构。

不过在他看来,物联网本身市场太大,仅凭一家企业之力很难拿下这块蛋糕,选择和同行合作是最佳的出路。目前,Ayla平台已经和微信做了对接,即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去控制Ayla平台的设备。为扩大覆盖范围,Ayla还会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是否整合其它平台,如QQ物联。

有了上述铺垫工作,Ayla在国内平台整合上准备的还算充分,但是一家云服务厂商最终是要从硬件制造商手中获取收益。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国内绝大部分硬件厂商似乎并没有打算为高额的云服务费用买单,这无形中就给Ayla破了回冷水。杨闽钟表示,由于Ayla物联平台的服务费用相对较高,中国绝大部分硬件厂商都会望而却步,从而丢失了对安全性的关注,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做法有点得不偿失。

国内初创企业(小型企业)可能会更在意硬件BOM,但是这部分并不是产品的真正成本,如果选择的平台不稳定或者不安全,产品进入市场后,如果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一部分召回成本,后面一部分的成本往往要高于硬件成本。

从杨闽钟口中得知,Ayla物联网云平台的架构设计,从一开始就考虑了硬件制造商产品规模化上市后的承载能力问题,所以更加适合体量较大的企业选择。当然,Ayla也会与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合作,例如Ayla与Owlet联手打造了一款智能婴儿袜,在时下产品雷同的智能硬件市场上走出了差异化。

云与云之间最终会“牵手”

再放眼全球,近两年,物联网领域不断涌现明星硬件厂商,Nest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公司仅创立三年就获得了全球的瞩目,在被谷歌用32亿美元收购后,业界顿时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冲击波,随后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的大手笔物联网收购案。

但是,厂商一窝蜂式的投向物联网怀抱并没有有效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例如,就云服务提供商来说,绝大部分还是各自为政,到下游制造环节时,设备的联通性无法体现出来,消费者的体验也就大打折扣了。

杨闽钟认为,硬件厂商的初衷是希望设备卖得好,厂商之间都有自己的考量,他们并不会主动要求与其它品牌设备进行联通,所以这一部分工作就转移到系统层面。对此,杨闽钟做出了大胆预测,未来上游云平台之间会整合,即云之间会完全联通。

综合来看,虽说云服务已经被逐渐被接受,但对初创型硬件企业来说,在自身产品还未进入市场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在成本与安全性上寻找平衡点,但往往还是以成本为重;因此,短期内国内物联网市场还远不及国外,但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中国还是那个潜力最大的市场。

相关阅读:物联网如何迈向下一站?

原标题:Ayla杨闽钟:物联网云与云之间最终会“牵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云服务查看更多>大数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