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充换电站市场正文

B2G技术,或使换电成全球最大规模分布式储能

2025-04-08 08:43来源:高工储能作者:高工观察关键词:宁德时代充电桩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B2G技术,将电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化为能源网络的动态调节单元。

万座换电站,不仅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也成为了电力系统的“缓冲池”。

4月初,传统能源巨头中石化正式官宣加入宁德时代换电“朋友圈”,双方将共建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双方将在今年建设超过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建设1万座。此前3月,宁德时代就携手蔚来,宣布双方将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推动换电标准化。

能源国家队中石化正式合作宁德时代换电生态,标志着换电模式已实现从“车企级补能方案”向“社会级主流能源基建”的跃迁。

更重要的是,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生态,叠加B2G(Battery to Grid,电池与电网双向互动)技术,正在将电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化为能源网络的动态调节单元,在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遍布全国的加油站逐步变身综合能源站,全球最大的分布式储能网络有望进一步加速落地。

负荷侧缺乏规模化调节能力

近年来,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导致电力系统抗扰动和调节能力显著下降,导致用电高峰期顶峰能力不足存在电力供应缺口,用电低谷期调峰能力不足存在“弃风弃光”,灵活性调节资源的缺口越来越大。

电力系统正从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互动转变。不过,目前负荷侧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调节能力,大部分集中式储能调节资源与负荷分布不匹配,因此,用户侧的分布式储能对于缓解负荷侧压力至关重要。

目前,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主要是工商业储能,但工商业储能体量尚小,或许并不是最“好用”的灵活性调节资源。

从上海、深圳虚拟电厂聚合的调节资源类型来看,体量最大的并不是工商业储能,而是充换电资源,规模化调节能力更强、调节成本相对更低。而且,在安全防护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比工商业储能走得更远。

本质上看,海量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是一个个分布式储能电池,联动起来就是体量巨大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初级的车网互动已广泛应用于充换电站,也就是根据电网需求调节充电负荷有序充电,但更重要的是通过V2G(Vehicle to Grid,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向电网放电,才能完全释放新能源汽车规模化调节能力。让海量动力电池成为电网的灵活性调节资源的关键,就是B2G技术。

V2G目前仍未大规模普及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并未完全打通,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车主意愿、市场机制等多个难题,而B2G技术和换电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闭环,多方合力将加速构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储能。

从换电到储能:宁德时代的生态野望

宁德时代加码换电,不仅是在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优势的进一步扩大,更是向绿色能源供应商目标迈进的重要举措。

换电标准化和换电生态的构建,真正将电池变为全行业的“公共能源池”。换电站既是能源消纳节点,也是能源存储节点,海量的充电负荷将从电网的“负担”转变为电网的“支撑”。

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生态,打破了车企自建换电体系的壁垒,推动换电标准化,包括底盘整包换电模式、电池尺寸规格、统一接口协议等等。

在“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上,宁德时代宣布与长安汽车、一汽红旗、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北汽等多家头部车企合作推出换电新车型。

而宁德时代相继牵手蔚来、中石化,不仅是多家企业对能源新基建规划的不谋而合,也更像换电行业的某种“盖棺定论”。

李斌多次表达,换电网络是“能源云服务”,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将带来显著的长期回报。而根据中石化2024年财报,其正将传统加油站改造为“油气氢电服”一体化站点。此次正式加入宁德时代换电生态,无疑将进一步加速中石化的转型速度。

根据宁德时代规划,2025年将自建1,000座换电站,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建1万个站点,远期目标是建设3至4万座换电站。

按照单站平均储备14-30块电池计算,3万座换电站储能容量达到33.6GWh,换电网络服务的2,000万辆电动车则可为电网提供高达1,120GWh的灵活调度资源。

目前新型储能的装机量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体量仍较小。3万座换电站和2,000万台车总储能容量,是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规模(168GWh)的近7倍。

海量的换电站及其连接起来的动力电池资源,或将成为用户侧储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平衡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B2G技术:车网协同的关键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用户的充电需求也越来越大,大规模充电负荷给电网带来巨大冲击。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大规模的无序充电将进一步加剧电网负荷的峰谷特性,给电网安全造成冲击。同时,随着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点的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为维持系统实时平衡,电网面临大量灵活性调节能力的缺口。”而高压快充技术的加速普及,让这种冲击及担忧与日俱增。

在2024年两会提案中,曾毓群建议,为了变负担为资源,“一箭双雕”解决交通和能源领域存在的两大难题,可以抓住车网互动(V2G)的本质,研究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

近年来,政府对V2G的支持力度强劲,但V2G并没有真正落地普及开来,大规模推广V2G仍有较大难度。

除了收益这个因素,许多新能源车主对参与V2G充放电的一个担忧是,频繁地充放电是否会削弱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

其实,只要采取合理的充放电管理策略,即使电池充电次数有所增加,也不会导致电池寿命衰减,甚至可以延缓电池的老化。尤其是长期闲置的电动汽车,定期参与V2G进行充放电更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据国家电网统计,绝大多数私家车辆平均充电频率约为每年50次。按照汽车10年寿命测算,全周期内车主使用的充电次数约为500次,即使按照动力电池的循环次数最低标准1,000次计算,仍有500次的充电循环次数可以使用,存在较高的冗余。

不过,用户参与V2G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并非易事。V2G的本质是B2G,换电模式下,用户无需考虑电池残值问题,电池也能得到更专业、有序的充放电管理。

B2G技术,是将海量电动汽车转化为电网灵活调节资源的关键,也是宁德时代布局分布式储能的核心抓手。

目前,宁德时代骁遥增混电池和“巧克力换电块”均支持B2G模式,或将进一步带动更多动力电池企业、充电桩企业和终端车企形成车网互动生态圈。同时,宁德时代方面曾表示未来公司所有电池新技术都将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

B2G技术的普及,能够让电动汽车形成规模化电网调峰能力:10万辆支持B2G的电动汽车可提供1GW灵活功率,相当于一座中型燃气电站的出力水平。在用电高峰时段,EV集群放电可以缓解区域电网压力,降低限电风险。

光储充一体化:构建零碳能源闭环

曾毓群在2024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将自己重塑为绿色能源供应商,公司将打造大型独立能源系统,足够为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电。

他预计,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大“十倍”。

“换电站将尽最大努力使用绿电,成为解决电网稳定、绿电消纳的关键力量。”这是宁德时代在“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上的宣言。

通过换电站屋顶光伏实现绿色发电,电池能源绿色存储,为车辆充电消纳绿电,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生态可形成更加高效的“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网络,让换电站成为区域电网的“缓冲池”,换电网络成为电力动态平衡网络。

换电生态的构建,还将纾解区域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消纳难题。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的激增,全国多省面临台区可开放容量不足、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困难的窘境。

换电站或将成为大规模充电负荷与区域分布式光伏发电匹配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与蔚来还将共同构建“电池研发-换电服务-电池资产管理-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全生命周期闭环。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退役动力电池的集中回收,或许才是宁德时代零碳体系的最后一环。

动力电池回收的最大难题是分散持有导致巨大的渠道成本,而换电站可以实现退役电池的集中回收,随着动力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和退役高峰的到来,电池回收也将成为一大增量业务。

尤其当宁德时代的电池循环经济已是全球锂电池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闭环产业链时,换电网络的融入,将成为一种规模和效益的双赢。

宁德时代通过换电布局实现零碳闭环,也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闭环:用户赚取充放电差价、换电站获得电网交互收益、电网降低改造投资、企业回收电池减少成本,多方利益协同将进一步推动换电生态扩张。

原标题:B2G技术,或使换电成全球最大规模分布式储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宁德时代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