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从“种子”到“粮食” 走进中核铀矿勘探开采现场

2015-08-14 10:30来源:国家能源报道作者:白宇关键词:核燃料核电建设核能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我国核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铀矿作为目前核电站核燃料元件最重要的原料,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国铀矿冶工业始于1956年,目前已在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建起了矿山,构成覆盖全国的铀矿冶工业体系,为我国包括核电站在内的核工业提供可靠的原料。

在内蒙古草原深处,隐藏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常年幕天席地,久历风尘,默默的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同时作为完整核工业产业链的最上游,肩负着为我国核工业输送“食粮”的重任。他们是谁?7月下旬,记者参加了中核集团举办的“核”你在一起———核科普开放周活动,一起探寻核工业“粮仓”的神秘身世。

每年工期只有八个月,这点热都是小意思

铀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到目前为止,在地球上已发现含铀的矿物多达200余种,但是真正有工业价值、可被开发利用的铀矿资源却是很有限的。因此,在整个核工业的最上游,就是要找寻在那些沉睡在地壳深处铀矿的身影。

在内蒙古某地,经过了几番颠簸,当身边草原的绿色渐渐褪去,几间朴素的板房,一台类似钻井的机器闯入视野,这里便是核工业二〇八大队的勘探现场。

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承担着我国战略性和公益性铀矿找矿任务。 “这里就是我们一线的工作地点了,通过提取地下矿层的样本,然后转交后续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分析出当地铀的品质、在矿层中的占比等相关数据。”二〇八大队党务副书记张富兰介绍到。

入伏的下午,烈日的炙烤,穿着短衫的我已然汗流浃背,但是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穿着厚实的工作服,顶着沉重的安全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由于冬季气候的问题,机器无法正常运行,所以每年的工期大概只有八个月的时间,但是在此期间几乎是24小时全天开工,等再过两天,中午阳光直射下气温可达50多摄氏度,车上的蜡烛都能融掉,现在这点热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小意思。”地勘二处党支部书记王强告诉记者。

“因为环境的因素吧,空调就不要想了,常常因为高温和沙尘,想睡个安稳觉都难。”现场一名采矿工人介绍,“遇到风沙天气,早上醒来时嘴巴里常常满口沙子,有人干脆戴着口罩睡觉。”

临行前,采矿工人列队向我们挥手告别。当汽车缓缓远去,回首这些身着蓝色服装、奋斗在勘探一线的工作人员,俨然已是草原戈壁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黝黑的脸庞,深邃的目光,彰显着这群特别的人对于我国核工业特殊的职责和担当。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核工业二〇八大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作为国家铀矿找矿主力部队,肩负新时期找矿使命和重任,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和创新找矿思路与理论,在本世纪初十多年,先后在内蒙古二连、鄂尔多斯、巴音戈壁三大盆地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落实了我国首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铀矿床,不断积累的找矿成果也奠定了我国铀矿找矿北方砂岩型为中心的地位。

原标题:从“种子”到“粮食” 走进中核铀矿勘探开采现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燃料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能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