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红沿河开工8周年】在这里 中广核开始从广东布局全国

2015-08-19 11:42来源:中国广核集团关键词:中广核核电建设核能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978年,红沿河核电站开始厂址筛选工作,当时的老百姓就知道这里要建一座核电站。然而,传说中的核电站却迟迟未见踪影,直到1995年,原国家计委批复了项目建议书。核电曙光乍现的时候,1996年,因国家核电建设规划调整,原定于红沿河的核电项目转移到了江苏连云港,红沿河再次沉寂了下来。

从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开始

中国广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胡文泉是红沿河核电公司的首任总经理。在2013年红沿河1号机商运之际,胡文泉回忆当时的工作情景时谈到,“应该说,项目首先是准备时间太长了,差不多30年。我们去了后,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不仅要开工,而且要顺利推进。去的时候就有思想准备。我带队去了7个人。我们住在大连的一个招待所,带了300万的开办费,自己提溜个电脑,买了一台打印机这样开始办公了。红沿河项目第一次协调会就在招待所开的。对中广核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但我们很快就开始工作了。现在想想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连听起来是个好地方,但也有贫穷的地方,红沿河当地以打鱼、种植、养殖为生,条件比较艰苦。而且自然条件不太好,风大、温度低,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经常碰到下雪路都断了。2008年大连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红沿河现场交通断了,电断了,加油也不行了,水也停了,不要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了。”

2007年8月18日,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动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开工仪式上感慨地说:“红沿河核电站开工建设是辽宁人民多年来盼望已久的大事。”

高寒地带建核电站——中国头一遭!

中广核工程公司作为红沿河一期工程建设的总承包方,承担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任务。同时,红沿河项目也是中国广核集团第一个按“多项目、多基地、标准化方式”运作的CPR1000项目,为全面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目标,巩固和完善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化能力和装备制造业水平奠定了基础。

与大亚湾核电基地的旖旎风光、气候温润不同,红沿河核电基地处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大风地区,年均两百多天是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每年需面临3至4个月的冬季施工。在高寒地带建设核电站,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寒冷天气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红沿河项目遭遇挑战的根本在于冬季环境下建设核电站。

为了克服重重困难,风大,工程建设人员就建气象站,自己测风,积累现场一手风速记录。 1号机组穹顶吊装时,现场人员更是每10分钟测一次风速,最终穹顶吊装周长误差仅为2毫米,径向最大误差仅为5毫米,创造了一项技术新纪录。气温低,工程人就想方设法为施工的墙体“穿”上“大衣”,给核岛搭起大棚以保证施工温度。为了顺利进行混凝土浇筑,红沿河现场每台搅拌机组配备有1套骨料加热系统和一套2吨的热水锅炉,在-15℃环境下,搅拌机组完全能够保证生产出机温度大于15℃的混凝土。

1/3个长白山

原标题:【红沿河开工8周年】在这里 中广核开始从广东布局全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广核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能开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