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如何搭建能源互联网的网络系统?

2015-08-24 11:06来源:《能源评论》作者:赵大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储能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构建能源互联网无疑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能源企业还是能源用户,都对其抱有很高的期待。那么,能源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搭建起这个“神奇”的网络系统呢?

实现最佳用能

通俗地讲,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多种能源融合而形成的能源生产、输送、储存、消费体系,其本质是能源可以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存储。

在能源生产端,主要的一次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风、光、核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需求端,用户需要的能源形式包括电力、热力、动力等。能源互联网存在的最基本意义就在于通过多层次的电网、管网、交通运输网将能源生产端与能源需求端连通起来,满足用户的用能需求。同时应该注意到,多种用能形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在以前家庭取暖主要是烧煤,现在可以用电暖气,这其实就实现了电力跟热力之间转化。能源互联网存在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能形式转化途径,帮助他们寻找到最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能源输送与转化过程中,能源互联网还能够实现能源以多种形式进行存储。引入运行良好的储能环节可以有效地进行需求侧管理,平滑负荷,提高整个供能系统稳定性。

用能透明化

伴随技术的突破与用户需求的刺激,看似遥远的能源互联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走进现实。它究竟能够给能源行业、能源消费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可以做一点简单的展望与畅想。

在未来能源双向调度配置平台的帮助下,人人都是生产者同时人人都是消费者的能源供需格局将得以实现。能源互联网允许用户自由接入与分享,可以灵活地调度用户个人的分布式能源或储能装置为其供能,也可以把用户终端生产的电能、热能等回购再配置,实现产销一体与双向交互。

商品即服务思想将在能源消费领域普及。比如说,我们现在认为电能是一种商品,消费电能按量计价,但是在未来这种消费模式将消失。未来的能源公司不是单纯地为用户供电、供气、供应热水,而是从满足用户直接需求出发,向用户提供服务,比如将用户的室温保持在恒定的26摄氏度,保证每天有4小时热水供应等等。

原标题:多能源融合不是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