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当电力遇上“一带一路”

2015-08-24 11:10来源:能源评论作者:王志轩关键词:电力设备电力企业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经济欠发达,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从现实来看,绝大多数年人均用电量低于5000千瓦时,电源项目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电力投资具有刚性需求。着眼未来,这些国家能源资源丰富,比如中亚有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东南亚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等,与我国先进的电源项目施工、电力装备制造、电厂运维能力形成优势互补。

因此,不论是对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建设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都充满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电力行业绝不能狭隘理解为电力在基建、设备等方面过剩产能的转移,而应是在比较优势中合作共赢。

机遇面前勿忘挑战

我国电力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如国内电力供需矛盾由短缺型向相对富裕转化,有强大的电力设备制造能力,电力工程的设计、建设和总承包能力。再如,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世界领先,研制成功了全套关键设备,建成多条特高压交直流线路,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在智能电网研究与发展、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火电超超临界、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等技术、水电技术及设备、核电技术及设备、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能力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竞争力。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投资范围涉及水电、火电、风电、输变电等领域。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注意存在的风险及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国家风险主要包括征收、国有化、战争、宗教矛盾以及恐怖活动等政治事件,这是对外投资的最大的、最不可预测的风险;产业风险包括了项目开发环境、行业周期风险、产业配套风险、监管政策风险和竞争格局风险等,如电价调整机制风险;投资风险包括项目审批风险,政策、金融、文化、人力资源等市场服务环境,政府运行效率以及价值取向等软环境风险,建设过程中劳工、税收、建设条件、设备和材料采购与供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风险等;整合风险是在建设和收购海外资产后,在公司管控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整合。有的中国企业的部分境外并购项目中,由于后期整合不力,导致经营上的困难或整合失败。

尚需多方联手共进

国家对电力“走出去”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要加大“走出去”力度,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则要落实有关政策,对企业“走出去”给予大力支持。

加大“走出去”力度包括多个方面。可以扩展项目。除了新建项目,国外很多国家电力装机为二三十年前的老旧机组,已无法满足正常运行和逐步提高的环保要求,老旧机组退役和改造将新的投资增长点。也应加大管理、运维输出力度。目前不论是我国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项目运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较高水平。电力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应打造专业化的运维队伍,推动我国电力项目管理、运维“走出去”。还应推动电力设备“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电力工业欠发达地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应推动技术标准“走出去”。我国各电源种类、特高压、智能电网等相关技术领域形成了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在节能减排方面,技术不断完善,标准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的“走出去”,对加大电力行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落实的政策及支持包括:

首先,做好宏观规划指导。从立法的高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走出去”相关政策及配套法律体系、提供宏观政策指导、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外交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应协调合作,建立“走出去”系统化的相关管理制度。

其次,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出台有关对外投资能源产业融资、税收优惠、外汇管理等支持政策及明确的产业投资监管政策。融资方面,建议成立海外投资基金,对投资前期费用进行补贴。税收方面,国家政府部门推动我国与更多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出台境外电力送回国内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外汇管理方面,建立有别于一般贸易的,针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收汇和外汇核销的管理办法,简化程序,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尽快出台较为明确的产业投资监管政策。

再次,建立行业对外投资协调机制。建立有序的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指导和协调,避免国内企业恶性竞争。组织协调国内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建设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等“抱团出海”,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以中电联为例,在服务电力企业“走出去”方面开展的工作包括:组织推动我国电力有关标准英文版出台,推进中国优势电力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通过组织举办国际会议或展览、提供国际电力信息服务、组织面向境外的培训、推荐电力行业专家进入各种技术和专业组织等活动,增强了国际机构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认识;建立电力企业间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机制,为电力企业“走出去”搭建交流和项目促进的服务平台;协助政府规范企业对外经济合作行为,加强境外信息报送,引导企业加强自律。(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

原标题:当电力遇上“一带一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设备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