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售电服务报道正文

【工程纪实】灵绍特高压加紧施工 安徽池州江畔起高塔

2015-08-27 09:06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20日,由安徽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长江大跨越南岸跨越塔正在紧张组立施工,高度已超220米。该公司在该长江大跨越工程中,首次应用大型双平臂座地抱杆工艺组塔,节省占地面积,提高安全水平,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站在安徽池州市驻驾乡的江堤上,远远望去,一个金黄色的“变形金刚”矗立在巨大的钢管塔正中央,两端的水平横杆宛如一个人伸出的两只手臂,将两根重达数吨的钢管塔材轻松地从地面吊起。

这个“变形金刚”实名为2×16吨双平臂座地抱杆,总重264吨,最大起升高度286米,钩下最大起重重量双侧各16吨,单臂覆盖角度达110度,工作幅度最长达30米。它还配备高空视频监控系统、高空风速仪、安全控制系统等先进电子设备,能够实时显示起吊重量、幅度、不平衡力矩等关键数据,被现场施工人员称作组塔利器。

结合实际优化方案

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长江大跨越采用耐—直—直—耐的方式进行,跨越耐张段长度为3499米,共有2基跨越塔和2基锚塔组成,跨越塔单基重达1830吨,全高280.2米。

为了确保跨越塔的顺利组立,施工前期,该公司施工项目部就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对塔位现场进行踏勘,结合该塔位地形条件特殊、塔身高的特点,制定了特殊的组塔施工方案。“如果使用传统的内悬浮内拉线组立跨越塔,至少需要近15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双平臂座地抱杆组塔所占用的面积不到8000平方米。”项目总工安旸说。

首次使用这种大型抱杆,试验成功方可上岗。工程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抱杆吊装工况图,针对8吨、12吨、16吨吊重分别进行吊装提升、旋转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3种工况下,抱杆杆件、卷扬机等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未出现异常,符合实际施工要求,具备使用条件。在抱杆设备进场前,安旸查看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并虚心向厂家人员、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求教,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参数以及作业流程、安全注意事项,保证抱杆顺利拼装。“抱杆组装时,各节拼装后紧固螺栓必须达到额定力矩,特别注意插销是否足够,应逐个检查开口角度,这是现场施工人员容易忽略的地方。”在跨越塔组立前,工程项目部组织施工人员交底时,项目经理武抒理说。施工前,为确保安全,项目部技术人员反复计算受力位置、地锚开挖深度、仔细核对机动绞磨额定荷载重量……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双平臂抱杆大显神威

特高压大跨越工程铁塔高、大、重,这是区别于一般输电线路的显著特点。由于单个部件大,不能以传统人工为主的方式组塔,双平臂座地抱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塔工具。武抒理介绍说:“双平臂座地抱杆具有整体作业量多、单件起吊重量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有吊重大、效率高的优点,节约了施工面积,提高了安全水平。”组塔期间,工程技术人员还针对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环境等各种工况,适时对工艺技术、机具效率、人员配合、安全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检验,确保成功组塔。

自6月9日开始组立工程南岸跨越塔以来,施工期间经历阴雨、“苏迪罗”台风及塔材供应短缺等难题,但是项目部在工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220米的组塔任务。在采访中,武抒理的双手不时抚过铁塔粗大的“身躯”。220米,高而不惧,险而不畏。回首60多天的施工,浓而不苦,甘而有味。全体施工人员凝聚着能量,用精度、准度、速度,在江畔再次诠释着电网人的智慧和力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输变电工程查看更多>输电线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