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充电市场分析:充电站的“活”与“火”

2015-09-16 15:24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充电桩储能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政策拉动下,电动汽车充电市场貌似很“火”,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尚需从市场层面着力,支持企业依靠自身商业模式创新盈利,才能让这一市场“活起来”。

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拉动了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需求大幅增长。各大企业也纷纷“抢滩”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推动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近期,关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更是引发业界对充电站市场的关注。

貌似很“火”但活力不足

当前,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适当超前布局充电设施。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领域来看,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3.73万个,同比增长54%,公共充/换电站800座,同比增长42%。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了当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充电设施建设给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杭州、合肥、成都、武汉等都提出了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其中,2015年初,北京市发布了充电设施分布图,拟在六环内建成平均服务半径为5公里的充电网。2015年,上海市将按照中心城区每5平方公里设1处公共充电点,郊区每10平方公里设置1处公共充电点方式进行布局,建设6000个以上充电桩和50个公共充、换电站。天津市2015年将在重点区域建成66个充、换电站和6700个充电桩,基本实现城区便利化、网络化。

从企业来看,各大企业也开始“抢滩”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电网企业自不待言,石油公司也依托自身网络优势,利用现有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并计划将这一种综合运营模式扩展至全国各地区;掌握土地资源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也利用占地优势与电力公司合作,开展充电桩布局。

但目前充电站推广运营商业模式单一,市场缺乏“活力”。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以政府主导和电力企业主导模式为主。虽然国家出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中也提到,鼓励创新投入方式,采取公私合营(PPP)等建设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但针对做好民间资本进入标准,引导民营资本商业模式创新并未给出相应的政策细节。充电站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里程收取电费,有些地方收取一些服务费的方式来运营。基于充、换电站运营盈利方式单一、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社会资本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也望而却步,严重制约了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建设。

原标题:充电站的“活”与“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