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揭开政府大数据应用的神秘面纱

2015-09-22 10:29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贡晓丽 彭科峰关键词:大数据政府大数据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开放标准待建立

真正的大数据除了量大,另一个特点是变化多,如图片、视频、大段文字这些不能用数字化处理的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只有非结构化的数据才更具有开发价值。

政府的很多数据,例如人口、户籍等,属于结构化数据,离非结构化的大数据概念还有一定距离。但就目前阶段来看,政府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仍有现实意义。

通过与大数据紧密相连的互联网,在市民服务设施众包、提高政府监督职能等方面,百姓能够参与进来。“政府信息的开放共享,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韩亦舜说。

政府数据的开放,不但能帮助政府提高自身透明度并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的重要推力。然而,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当中,数据的开放程度与开放内容的标准,目前似乎并没有定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磊在《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一文中提出,经过样本的数据采集分析,截至2015年5月,各地开放政府数据实践共计公开了1963个数据集。其中公开数据最多的是武汉(635个),最少的则是贵州(17个)。

努力打造大数据产业新高地的贵州,在政府数据开放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郑磊指出,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实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前开放的数据量少、价值低、可机读比例低,开放的多为静态数据,数据授权协议条款含糊,缺乏便捷的数据获取渠道,缺乏高质量的数据应用,缺乏便捷、及时、有效、公开的互动交流等。

“《行动纲要》为信息开放共享指明了出路,但是政府大数据如何应用,还要看接下来的行动和规则制定。”卢敏说。

针对问题,郑磊建议加强管理架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与工作机会,提高领导支持能力,基于社会需求开放高价值数据、展现数据应用,提升数据开放性与可机读比例,规范数据更新周期,落实数据更新工作,完善数据授权协议,降低数据获取与互动门槛,推动有效公开的沟通。

数据利用如何破冰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在数据开放方面走在了前面,甚至把数据开放当做执政自信的标志,公开一些政府日常消费方面的支出供市民监督。

我国政府数据利用方面特别是数据共享方面确实存在一些误区。一方面说到开放就好像完全没有隐私,另一方面安全问题又成为了数据开放的最大障碍。

韩亦舜认为,政府数据开放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先把政府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工作做起来。对社会的数据开放共享,先从方便百姓生活又不是很敏感的数据开始。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或企业有义务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开放,“这样一些可以预警、预防的群体性事件就能够避免”。

韩亦舜指出,按照流行的大数据的几个“V”(大量、高速、多样、价值)或者多源异构的定义来衡量,政府的部分数据,还属于结构化数据,离大数据概念还有差异。但没有必要拘泥于大数据的定义,只要政府充分运用数据的挖掘利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受益的将是全社会。

在政府开放数据方面,韩亦舜建议,各级政府都以数据应用为导向,需要什么数据就共享什么数据。虽然,与大数据的开发共享还有距离,但确实是数据应用的可行路径。

原标题:揭开政府大数据应用的面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数据查看更多>政府大数据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