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人物正文

石墨烯产业化的中国“知本家”故事

2015-09-25 08:04来源:中国网关键词:石墨烯石墨烯产业冯冠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注意,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马上的现在——冯冠平教授正在开发且即将投产的石墨烯画和石墨烯发热服。这基于一个从铅笔芯上诞生的诺贝尔传奇。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 盖姆和康斯坦丁 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把20万片石墨烯薄膜叠加到一起,只有一根头发丝厚,硬度却是钢铁的200倍,比钻石还坚硬”。因此,这种价格数倍于黄金的材料被称为“黑金子”。冯冠平教授指出,只要添加一点石墨烯进入其它材料,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材料界引起革命性改变的“超级材料”,它几乎无所不能,堪称“黑科技”。

科研是一场智力与时间的马拉松,应用科学尤甚。一般认为,石墨烯走向产业化至少需要十年。但中国石墨烯产业奠基人冯冠平教授,只用了五年。这位41岁轰动德国传感学、47岁回国任清华大学科技处处长、49岁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迄今创办100家企业的中国“知本家”,又一次创造科技成果转化奇迹。

据全球首个石墨烯指数显示,全球石墨烯产业综合发展实力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中国。2014年,习近平主席得知在冯冠平教授的推动下,中国石墨烯技术水平领先世界,高兴地接过他递过的石墨烯膜,赞扬石墨烯产业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成功一次不易,那么成功100次呢?冯冠平教授正是这样一位让成功变成习惯的传奇。如果有成功密码,那么他的密码是什么?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断层的“中国教父”

我国著名的传感学专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投资十大风云人物、石墨烯产业奠基人……身兼理论科学家、应用科学家、创业投资人多重迥异的使命,并将每一重都做到了极致,冯冠平教授完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不过,在熟悉他的人看来,敢于挑战和使命担当,正是冯冠平教授的成功密码。

1993年,从德国归来的冯冠平教授发现,清华大学每年都有数百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奖励或获得专利,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的能力却非常之低。而且,这个问题不是清华大学一家的问题,而是国内整体性的问题。在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的支持下,冯冠平教授决心打通科学和产业之间的断层。

1995年,冯冠平教授南下深圳,创办深圳清华研究院,并天才般的成立了中国首个“孵化器”。15年来,冯冠平教授亲手创办100家企业,深圳清华研究院共有600多家企业入驻,20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企业在孵期间销售额增加7.8倍,利润平均增加了8.1倍,发展速度是社会上同类公司的6倍。

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财富,冯冠平教授始终不忘拳拳产业报国使命。

2010年石墨烯轰动世界之前,冯冠平教授已将视角转向石墨烯产业化领域。致力于石墨烯应用研究之余,冯冠平教授亲赴美国,说服一批从事石墨烯研究的国际顶尖华人专家回国,在江苏常州成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且以种子基金的形式投资美国归来的创业团队。今年4月,冯冠平教授亲手创办的第101家企业——深圳烯旺科技诞生!

原标题:冯冠平和他的弟子陈利军:石墨烯领域的中国 “知本家”故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墨烯查看更多>石墨烯产业查看更多>冯冠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