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从“替代能源”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主体地位 风电仍有哪些问题待解?

2015-10-12 08:54来源:能源杂志作者:郑宗斌 蔡玉婷关键词:风电风电机组弃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风火矛盾加剧

风电装机数据的红火相比,消纳问题的解决却未能完全跟上回暖的步伐,目前所面临的弃风限电矛盾也是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虽然同比增长20.7%,但弃风电量也同比上升6.8%,平均弃风电率已高达15.2%,造成经济损失接近87亿元,创3年来同期新高。

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出现较严重的弃风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的综合反映。2015年上半年用电需求持续下滑,而与2014年相比,2015年是大风年。

让业界感到不安的是,在电力增长趋缓的形势下,火电装机“逆势增长”,上半年火电项目新投产2343万千瓦,同比增长55%,各地火电项目核准开工步伐加快,核准在建规模达1.9亿千瓦。

弃风之势愈演愈烈。“全年风电平均弃风率将达到20%,直接造成发电损失超过200亿元。”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近日在接受《能源》杂志采访时表示,火电失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和风电抢占并网资源,当前应该立即停止火电的大规模核准建设。

由于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对于电网的调度负荷来说,相当于只有低谷,没有尖峰。无论任何时候,都有电厂等着被调度发电。中电建北京院副总工程师杨建设认为,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自身出力的特殊性,客观上需要与其规模相当的抽水蓄能电站配合运行,才可以做到既能满足用电高峰的电力需求,又确保在用电低谷时段能为风电腾出足够的发电空间。

在经济新常态下,电力需求放缓,本应是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火电的“大干快上”将加剧风火矛盾。在杨建设看来,弃风不是技术问题,关键是利益协调问题,弃风限电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动了一些人的“奶酪”。“在德国、丹麦等风电发展好的国家,高比例的风电是可以做到的,我们的风电比例不足3%,电网的现有调节能力完全可以应对。”

特高压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战略支撑,既可以从西部输送更多清洁能源到中东部地区,也能够促进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秦海岩对《能源》表示,在电力过剩的情况下,电网的调度策略缺乏改变的动力。“现在的新策略还是存在问题,以前调度策略已经很稳定了,我为什么要改呢?”

风火打捆是目前风电直流外送的相对最优选择。这需要火电来配合风电进行深度调峰,有风的时候风电多发,没风的时候火电多发,但深度调峰运行将改变火电传统的运营方式,客观上增加了火电厂的工作量,火电厂的积极性并不高。杨建设建议,现在火电深度调峰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在补偿机制里应该给火电厂设置相应的补偿。

协调机制缺失

以往是煤炭、油气、水利之间三足鼎立的利益之争,现在风电、太阳能的强劲发展不容小觑,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鸣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处于清洁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并存的时代。在混合能源的时代,如果缺少协调,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与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消纳是存在明显抵触的。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接受《能源》采访时表示,“从国家的层面看,肯定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要加快新能源的发展,具体下面怎么执行,缺乏一个操作性的统筹协调。”

能源结构调整涉及到各个行业间的利益博弈。上述专家表示,“大家还是各自为阵,做火电的做火电,做风电的做风电,做核电的做核电,包括我们的特高压建设,输送什么样的电源,是输火电还是风电和光伏?并没有统一的规划。”

在国家能源局的机构设置里,有电力司、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具体来说,火电归电力司管,风电归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一位央企下属企业的高管向《能源》透露,“电力司没有义务或者责任实现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跟他们也没有关系,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任务。”

该高管认为,“特高压由电力司来主导,会跟其他部门来协调,比如多用风电,但是不能不考虑其它目标,相对来说电力司的同志们来说对风电不熟悉,有了风电以后要做很多工作,所以就造成风电‘越少越好’这样一个局面。”

原标题:从“替代能源”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主体地位,风电仍有哪些问题待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