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人物正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梁志鹏:“十三五”风电要达到3000亿度电

2015-10-13 08:53来源:华夏能源网关键词:风电产业风电建设风电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再把光伏拎出来看一下。从2010年44万千瓦,现在达到2014年的2800万千瓦,现在我们已经超过了3500万千瓦。大家说我们的分布式发展不起来,再发展不起来,现在分布式也是2010年的10倍了,所以这就是一个光伏成为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

这个图没有画好,反正也很简单,中国的光伏电池板的制造占了全球市场的67%,在座的各位都是做这个贡献的,应该说也都知道。但是,我去看一看,别的地区,他们数字,这个百分比,我们67%,解决60%就和他们差不多,就是他们没有超过我们零头这个数,这就是基本上市场的一个格局,这就是中国的现状,现状就是如此。所以,我们2010年组件达到2560万千瓦,我们要立足这个现状,继续往前发展。

未来到底光伏发电能起什么样的作用?我觉得这个不只是中国说了算,是全世界人说了算,我们也要顺应世界的大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大家最大的共识,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如果大家不采取措施,以后咱们不用说经济长了,如果地球的升温超过2度,甚至达到6度,那个损失可能就是天文数字了。所以,现在要采取的措施,怎么控制在升高2度以内,这个是咱们气候主任李主任说的准,我反正记住这么一个数。

我把这个图拿过来看了一下,到2050年各种技术,各个部门领域,减排二氧化碳总量,到底哪个部门有多大的贡献?第一、电力的贡献,这个数据接近310亿吨,就是相对概念。我把这张图加了一下,到2050年各行业累计减排7500亿吨二氧化碳,电力约占40%,在电力当中,可再生能源约60%,所以可再生能源还有别的应用方式,加起来大约要占到这个贡献的30%,另外30%的贡献是节能,所谓的能源效率,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了发电总贡献的22%,从技术来讲是最大的。

IEA研究的一个对未来的电力增长的结构的分析,从2013年到2040年,从现在算25年,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以内,因为现有的机组有退役的,往下降的就是退役的,扣除退役的,2040左边这个柱子,就是今后25年要新增的,新增的最上边就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占到今后新建的电力装机的55%,这个大约是全球45亿千瓦。我算了一下平均数,平均每年新增1.8亿千瓦,再算算中国的数,中国大约占到1/3。

我们知道中国是以煤为主的国家,我们说要减排二氧化碳,要节能减排,首先肯定是很多人,大多数人想到煤如何做工作,在座各位可能想到的是光伏和可再生能源,但是大多数人想到煤炭的事,所以看看煤的事。燃煤发电可以提高效率,效率可以达到40%,我们以后有700度以上的高参数的超超临界,这个可以达到50%,但是二氧化碳以这个为临界。这样我们可以搞CCS,搞了CCS,二氧化碳要从800到1000减到每度电100克,见效幅度很大,但是不要忘记了,它的效率也要下来,效率越是参数越低,下降的越多,32%、33%要降到25%。超超临界40%,效率要降到35%。所谓的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接近50%,也要降到45%,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反正是IEA研究的。

所以,我觉得要满足全球全球变化的目标,我觉得这是形成了一个共识。未来能源在终端消费当中主要使用电力,交通我觉得可能主要也是电。如果这样的转变,我们看不见,意味着我们再次失去机遇。而可再生能源是电力里边未来最主要的来,因为它是最清洁的。

第三、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是未来新增电力的主力。这个事,我觉得我们一个国家这么看,可能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更多是国际上很多国家这么看,特别是德国。德国的判断,说前十年的横街技术的竞争,这个我们已经看得见的,取得竞争力的是谁呢?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里边主要是光伏发电,是这两个技术。这两个技术现在是可以大规模应用的,而且未来是可以预期的,是看得见的。其他可能还有更好的技术,要么不具备这么大的规模,要么成本、技术可靠性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比较靠谱的是风电和太阳能,这是我们未来看到的未来的趋势。

这样想到我们国家在“十三五”光伏产业要完成几个方面的重要的任务。我觉得是大家共同的使命感,我们要朝哪个方面做:

第一、实现奉化市能源比重的目标,这个是确切的目标。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的目标,我估算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或者叫非化石能源的年利用量,把核电都算上,要比2014年的利用量新增3亿吨标准煤,我们现在是可再生能源4.4亿吨,加上核电也不到5亿吨,也就是到2020年达到至少7.5亿吨,最好达到8亿吨,这样才能完成我们非化石能源的15%的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风电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