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将极大的降低成本

2015-10-16 13:06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关键词:物联网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为加快配电自动化推广,国网将配电自动化实施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开展新标准起草,已有标准修订,已有技术梳理,面向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农网的配电自动化典型模式研究,检测手段建设,通信规约统一等。第二阶段重点开展配电自动化可靠数据平台、高可靠性故障处理等,研究数据接口标准化和企业服务总线技术的应用等,开展管理机 制研究,编写运维规程。第三阶段,重点开展配电自动化和智能配电各项相关技术的完善,积极推进实用。

在故障判断方面,故障导致的停电中,故障查找仍然是影响快速恢复供电的主要因素。但故障的准确识别、定位仍是困扰配电自动化进步的难题。在各种故障类型中,接地故障占据了大多数,但接地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判断准确率很低,亟需一种能提高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判断准确率的技术或设备。

因此,为应对以上难题,要求多种类型终端相结合。在配电网中,重要节点采用三遥终端,实现远程控制、快速复电,保证该类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在其他配网线路中,加大两遥或一遥终端的普及率,实现配电网“盲区”的全覆盖。整体减少投资,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故障查找效率。

2009年9月,北京等4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以来,至2014年底,63个通过工程或实用化验收的配电自动化项目覆盖面积28013平方千米,涉及10千伏线路19124条(占城网的18.14%)、开关站2595座、环网柜21674座、配电室7319座、柱上开关51172台。

不难看出,多年来,配电自动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成果,提高了配网科学运行水平,供电可靠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但是总体仍存在投资大覆盖面小、施工停电困难、运维要求高、设备质量有待提高等。

配电自动化建设含主站、通信、一次设备新建/改造、二次设备等多个部分,投资很大。对于很多未覆盖配电自动化的区域来说,很难实现全覆盖。

在影响供电可靠性的故障停电和预安排停电中,预安排停电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占总停电时间的73%;故障停电时间占27%。预安排停电中,检修停电和工程停电是主要因素,占预安排停电时间的98%。目前配电自动化施工停电成为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而配电自动化建设要求覆盖面广,大规模推广、安装方便、运行维护简单、

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或者说智能电网,电网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随着供应商的在设备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节约成本。未来,在我国电网建设上,将不端的减少相关的成本投入,并改善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是能够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配电自动化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