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三峡工程——长江防洪的中流砥柱

2015-10-19 17:31来源:中国三峡工程报作者:向阳关键词:水电站水电建设水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人们对它怀有深厚而又复杂的情感——既蒙其恩泽,又畏其洪患。三峡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面对长江洪水“逆来顺受”的历史,开启了“工程治江”时代,谱写了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历史:水患频仍,安澜难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重要地区。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9%;人口4.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GDP为3.18万亿元,占全国的36%。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较高、工农业较为发达,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同时,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威胁着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长江流域的心腹之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翻开历史文献,惊涛骇浪如在耳畔:

1860年、1870年、1981年,长江上游发生大洪水;1935年汉江、澧水发生大洪水;1931年、1954年、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据历史资料统计,自1153年以来,长江宜昌段流量超过每秒80000立方米的洪水达8次,其中1860年、1870年连续两次特大洪水,枝城流量高达每秒110000立方米;1954年,长江洪水持续cepfp时间长达2个多月,汉口60天的洪量达到了惊人的3830亿立方米。

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七下八上”历来是水患集中期。在上世纪90年代,上堤防洪是不少沿岸群众每年夏天的义务。为了守护家园,青壮年们扛着铁锹,背着沙袋,打着手电,在江堤上巡视堤防,记录水位。几包方便面,两瓶矿泉水,一夜忐忑。在三峡工程兴建以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人力抗洪”为主,在洪水面前,人们居于“守势”,滚滚洪灾往往带来巨大损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水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