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市场正文

风电下海险阻 中国风电企业面临哪些待解难题?

2015-10-21 08:34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徐沛宇 闫笑炜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技术风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上风电,是中国风电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我国海上风力资源储量丰富;另一方面,我国海上风电资源靠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尚不存在弃风限电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中国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 2亿千瓦;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 5亿千瓦;潮间带及潮下带滩涂资源,以及深海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

但是,中国海上风电起步较晚,还处在一个比较前期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许多前期建设的项目如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工程拖期、施工难度大、运行设备的腐蚀等。

2014年底,我国海上风电2014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只有44万千瓦,进展缓慢。2010年完成招标的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到2013年才核准。海上风电的前景和现实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

产业链缺陷

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海上风电产业主要还是“拿来主义”居多。

国内海上风机制造商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从陆上向海上进军的企业,边设计边改造,但对海上风电开发因素考虑不充分;第二类是依托海上风电特许权,与国外共同研发的企业。这类企业虽然在机型和技术上较为成熟,但部分设备供应链还需依赖国外;第三类则是完全自主研发。

不管是哪一类制造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产业链上的缺陷。某国内风电企业的业内部士对《能源》记者介绍说,目前国内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的制造商并不多,中国海上风机生产商普遍欠缺对风机优化能力,许多优化需要返回到欧洲去做,成本大大增加。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施鹏飞近日则在一场海上风电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海上风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设备工业商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缺少经历过长期考验的海上设备供应商,部分供应商无海工经验,对海上工程理解不足,施工过程无法提供有效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技术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