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如何为电动汽车推广寻找爆点 创造出可复制商业模式?

2015-10-23 17:28来源:能源杂志作者:谢子聪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实现电动汽车中国梦,无论对于打造制造业强国,还是对于能源革命,意义都堪称重大。在“十二五”即将收官之际,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有的电池、设施短板难言解决,新的体制机制、财税和法制问题也开始浮现。在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应如何突破创新,方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本期专栏邀请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新能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谢子聪对电动汽车产业抽丝剥茧、寻找引爆点,为构建可复制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提出解决之道。还邀请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调研员吴卫从宏观层面撰文,探讨如何进行政策设计,并从财税和法制建设层面进行完善,以培育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00多年来,我们的汽车产业一直跟着欧美先进国家后面努力学习、复制。如今,面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我们已经悄然打开了一扇大门,进入边学习,边创新的阶段。但时至今日,全国还没有出现可复制的电动乘用车商业模式,可以向国家交出一份答卷,声称从市场销量到技术集成方案,到财务状况都进入了引领模式,那问题出在哪里?

四字箴言:便宜便利

从本质属性来看,发展电动汽车不是汽车革命带来的能源变革,而是因为能源革命带来了汽车变革。就产业规律来说,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四大属性,一是政治属性,从国家战略角度要坚定不移推动。二是社会属性,从老百姓角度而言,需要的是买得起用得好的产品。三是经济属性,汽车产业是拉动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四是最关键的创新属性,他不像其他产业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可以通过复制国外成熟的产品、技术以及商业模式来实现发展。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也都在摸索之中,所以尤其需要中国人创新。

当下的电动汽车面临的问题起码有上百个,电动汽车商业推广面临的“六大软肋”问题包括:车辆价格高、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少、电池寿命短、电池再购、电网兼职性等。充电模式的“死穴”就在于电池技术不支持快充,对电池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中国企业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和其他产业一样,等到国外做出成熟技术、成套设备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我们再进行复制。第二条路就是基于现有国家战略下,立足于当下的技术条件,在技术解决不了的时候,利用商业杠杆来化解这些技术问题,但重点不仅仅在于研发电动汽车、电池,或者到处安装充电桩,而应该把握产业规律进行推动。

今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调研电动汽车企业时,用了四个字概括了发展电动汽车的目标:便宜、便利——一是要比燃油车显著便宜,二是源要与加油一样便利。由此看来,电动汽车必须要和燃油车对标,因为只有便宜、便利,才能有市场,有市场企业才能有钱挣,也才会有技术的不断进步。

原标题:寻找电动汽车推广爆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电池技术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