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电动车“骗补”潜规则?

2015-10-23 17:32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一系列补贴政策的激励、诱惑之下,许多车企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动机似乎并不那么单纯。补贴的本意是为了鼓励车企加快自主技术研发,但是,过分追求补贴而忽视产业本质的行为,则让补贴的效益南辕北撤。

9月4日,2015成都车展拉开帷幕。电动车展台上,国内各家车企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生产的电动车。不仅是成都车展,目前国内的各大车展里,电动汽车都在扮演越来越多的“戏份”,当然,“导演”也是越来越多。

在全世界对电动车发展某些技术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之际,截至到去年末,国内宣布进入或已经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数量,已远远超过了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日本。

今年,又有多家车企和零部件厂家甚至互联网公司以及电池厂商宣布进入到“新能源车”领域。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在全世界范围位居第一。

可是,中国的电动车企业们是否掌握了核心技术?他们是否有能力在电动车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巨额补贴才是某些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源动力,骗补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行业潜规则?

为了更好地扶持中国的汽车产业,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支持,希望能助推中国汽车企业“弯道超车”。

在政府部门出台的鼓励电动车发展的多种政策中,补贴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近年来,中国有更多的企业开始投身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其中也不乏脚踏实地经营,立志在电动车产业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企业。

但是,一些中国电动车企业却为了短期利益,悄悄地在新能源汽车这片蓝海里“浑水摸鱼”。

“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厂家,充分把补贴政策最大化,但是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用户体验上做得没那么极致就把产品投放市场。”9月23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专职副部长兼启辰事业部部长叶磊在“2015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批评到。

原标题:中国电动车“骗补”潜规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