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报道正文

【视角】大数据如何支撑智慧城市?

2015-10-28 12:39来源:中国信息化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数据采集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此,王笑京解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不同,是否需要数据进行统一和互换需要以需求为准。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只要将重要数据如列车时刻表、站点、客流量等指标共享即可,而不需要将全部数据进行共享。例如,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作为全国首个城乡一体化的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其功能和运行模式的定位与设计是核心内容之一。中心是对各种交通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存储、统一维护、统一管理,并在更高层面对常态和应急状态下交通的某一方面或者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叉配合进行协调指挥的中枢机构。目前北京市拥有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北京公交集团调度指挥中心等多个交通指挥中心。不难发现,中心内综合在一起的交通种类无论是路面还是轨道都属于城市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对北京市来说,重要的是解决城市交通的突出问题和面对应急事件的资源调配问题。如若将民航管理和水运管理也纳入其中,不但对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没有明显的帮助,反而浪费了资源。王笑京总结:道路交通的组织化程度最低,但是接入性却最高,而铁路的组织化程度最高,但接入性较低民航也类似。道路交通对于车辆种类、行驶时间都无法进行规定和限制,也就是对不可控群体的可控化最难实现,而智能交通技术对提高道路交通的组织化有明显的作用,这也就是国内外智能交通的重点都在道路领域的原因。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应该重点将道路交通信息资源集成应用,而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数据共享则需要根据行业内的作用和数据交换需求而定。

当然,智能交通对于具体交通情况的指导和影响并不是完全复制某一两个成功案例就能够实现的,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方式和指导思想也必然千差万别。

杭州市交通信息中心技术总监毛剑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表示,在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面临着海量多元异构的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在实施过程中,除了音视频数据外,还包括了卡口,电子警察采集数据,车辆的GPS数据,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公交车长途客运车等车辆的静态属性信息和营运信息。首先是这些数据的采集,在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处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接收,降低数据处理的压力,同时优化数据采集策略,对相对静态的数据,在约定时间,对增量和变化数据进行采集;在采集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采集前置机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提供单位设置交换前置机,通过消息机制,对增量和变化的数据进行采集;二是在局内部与相关业务系统直接对接,通过开放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权限,实现数据的直接对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三是通过建立ESB总线,对“种植”在总线上的相关应用和数据服务的接口进行调用,实现数据的对接;四是通过网络对现场的设施设备进行实时采集。

针对不同数据,系统采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管理的同时,对特殊文件进行文件式存储,通过关键字进行关联检索,对像卡口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及时性,采用了实时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

为能够使这些采集过来的宝贵的原始数据,实现有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变,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对原始数据中的“脏”数据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数据,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交通数据仓库,并对数据仓库进行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多维度分析,建立数据集市,这样顶层的业务系统能够最大化,最便捷的应用这些数据。

大能效即将实现

除了交通行业,大数据的在智慧城市诸多领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城市借助云计算产业平台将数据用活,用出价值。就在前不久,上海推出了《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近年来,上海在数据资源整合、数据技术开发、数据应用服务等数据产业环节涌现出一批机构和企业,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推动上海数据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数据产业初显轮廓。行动计划推出的背后不仅需要城市发展和技术的日趋成熟,对于数据基础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据了解,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全面推进,公众信息需求的不断提升,信息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上海已经积累并将继续产生庞大的数据资源,在众多领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例如,上海拥有世界最大的医联数据共享系统,有4800万张交通卡、每天30GB交通流量信息数据,亚洲第二的证券交易额,世界第一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等。

原标题:【视角】大数据如何支撑智慧城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大数据查看更多>数据采集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