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看中国核电“走出去”5大突出问题如何突破?

2015-11-06 09:01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发改委可持续发展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提高核电标准国际认可度

核电涉及敏感技术,各国的核电发展政策不同,监管和认证体系也不一样,不同标准规范之间的互认性较差。福岛核事故后,国际社会对核电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在事件叠加、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严格的要求。国际上现有的核安全法规、标准和规范在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我国核电标准是核电技术发展、国家监管、国内装备制造水平、工程建设领域管理和技术发展相协调的产物,尚未形成配套体系。核电安全标准存在着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第三国标准规范混用的情况。

目前,我国核安全技术法规主要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核安全标准制订。我国核工业标准和规范主要采用美国ASME规范或法国RCC系列规范。国内核工业标准正在按照上述美法两国规划制订中。这些标准在支撑国内核电项目时,通过参建各方及国家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一旦用于支撑出口项目,面对外方对“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差异的质疑,很难给出准确、有利的答复。

我国核电标准国际认可度不高,距离支撑核电“走出去”的需要还存在差距。建议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与核电企业在标准制定上加强协调,全面开展我国核工业标准与美、法两国核工业标准规范的对比工作,以便在“走出去”过程中采用我国核工业标准,同时参考美法权威的第三国标准。

核电堆型的标准化设计也应提上日程。目前,我国尚未对同一机型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与设计规范。核设施营运单位或工程公司在设备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不完全相同,给制造企业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带来一定困难,这对安全管理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比如,中核、中广核订购同样的机组部件,不同企业、不同机型的设计尺寸不同,企业每生产一件就必须重新设计、重新试验。现有的几大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分别满足不同业主、不同机型的差异性需求,制约了批量化和系列化发展。

建议核电主管部门组织力量,一是尽早实现“华龙一号”堆型设计、施工设计、设备制造的标准化,防止出现两大公司两条“龙”。二是在充分吸收依托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固化AP1000设计,形成标准化设计方案,并在相关核电企业之间共享,为批量化发展创造条件,防止出现三个公司三个AP1000系列。

4推进国内核电建设稳步发展

2003年召开的全国核电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核电要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技术路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自主化建设。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规模化发展,我国核电产业的研发设计、建安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能力显著提升。AP1000项目在国内已经批量开工。今年10月,经国家核安全局评审,多年困扰AP1000的主泵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为新上AP1000项目扫清了障碍。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签订了两个出口合同,5个合作框架协议。CAP1400得到南非、土耳其等国家的高度认可,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核电“走出去”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中国要在国际核电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本国的应用开发上达到较高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建设节奏。

❶推进已批准的“华龙一号”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自主技术基础,为“走出去”创造条件。

原标题:范必:中国核电“走出去”有5大突出问题待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改委查看更多>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