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技术正文

新能源汽车面临关键器件空心化风险

2015-12-17 09:45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王昆 杨毅沉 吴植 苏万明关键词:薄膜电容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寿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采访了解到,我国在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方面,部分零部件和技术已实现国产化,拥有多项自主产权。但仍面临核心关键器件“空心化”的风险,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薄膜电容、高性能磁钢等关键器件与材料主要依赖国外技术和资源。同时,电机峰值功率密度和控制器功率密度与国际标杆产品仍有一定比例的差距,距离具备电机、变速箱、高压控制器的一体化集成能力也还有一定的距离。

电驱动系统集成水平直接影响动力能量系统性能发挥和电池循环寿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亟待给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指明方向,以带动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专家建议必须强化第三方监管职能,确保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关键器件与材料长期依赖进口

今年年中宣布被深交所上市公司大洋电机收购的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主要产品应用于各类新能源驱动的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公司现已成为业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组电机责任专家、上海电驱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贡俊说,“很多国内企业生产急需的关键电力电子元器件仍需进口。”

“以连接电机的轴为例,企业需要投入2000多万从德国购买设备才能进行生产。”国内一家知名电机生产商董事长告诉记者。

同时,在高速电机减速齿轮、高速精密轴承等各种精密设备方面,企业也必须从国外引进技术或设备。 “我们中国自己的生产企业,例如一些汽车零配件合资企业,都是‘收款机’加‘麻醉剂’,跨国车企让造什么就造什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一位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深人士说。

此外,在电动汽车控制系统方面,控制器基础硬件、开发工具等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各厂家基本掌握整车控制器开发技术,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我国控制器硬件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化能力相对不足。

天津松正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宁国宝告诉记者,在电控方面,我国的电子器件封装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高压接触器、IGBT模块仍被国外垄断。

原标题:新能源车面临关键器件空心化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薄膜电容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池循环寿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