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电改解读】电价改革文件 放了哪些市场红利?

2015-12-18 09:48来源:能源与环保作者:武连明关键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11月30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的一批6个配套文件下发,其中《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是排名第一的关键文件,细读有如下收获:

一、电价改革将理顺供需关系

价格是市场的主导因素,经济学意义上的供给需求受电价的直接影响,社会资源分配利用的经济性也直接取决于价格。

传统意义上电力的价格生成机制,不能反映出电力的商品属性,根源就是强计划经济的价格管理机制,随着中国GDP总量进入世界前几名,工业化水平进步到较高层次,这种脱离电力商品属性的电价形成机制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局部的矛盾。

在价格是由政府审定并且不能随意浮动的情况下,经济行为的成本价格就会发生扭曲,尤其是电力供应无法跟随需求进行波动,结果就造成市场极度需求时无法满足供给(极度紧缺),或者是市场供给宽裕是还在不断投入(产能过剩)。

对于种类不同但又相对固定不变电力价格,每一种价格核定时依据的决策规则,都只能满足当时历史时期的政府管理和市场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工业的发展,这种一成不变的定价机制已经无法胜任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尝试修修补补来解决问题,效果差强人意,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彻底的改革来缓解矛盾。

二、电价改革降低社会成本

主要的矛盾是两条,第一是电价不能体现发电、输配电的真实成本,到底居民、企业是否应该支付这样的电价,不能公开透明进行核算比对。第二是电价不能带来整体经济性,价格不能变化,能耗高的企业一度电都不少发,环境污染小的电源一度电都不能多发,线损高的电能一度都不少消费,线损低的电能又往往不能上网消费,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高污染高煤耗高社会治理成本的电能,源源不断进入万千居民和工商业。

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呼吁控制环境污染,提倡绿色能源,优化提升能源结构,在电力生产和输配方面,没有实质性改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力价格不能真实反映电能的发、输配成本,以及环境影响成本,从而导致全社会的不经济。

三、电价改革配套文件

一是回归电能的商品属性。

电能的商品属性回归,就是要让电价能够和供需挂上钩,体现供给的丰缺,也体现需求的强弱。当前中国瞄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走上了工业化的强国之路,电力作为工业的血液,已经成为发展的基本商品,如果这个商品的价格是扭曲的,必然影响工业的发展。

电能商品属性的回归还有一个重要红利就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当下中国的能源工业的升级换代,不仅仅是节能减排和产业调整,更重要的是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动机,引领国内制造业、研发能力等的全面发展,为今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作为重要商品,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每消费1度电,都无法计算清楚到底多少是成本、多少是转移支付的费用、多少是利润。本次电力改革为契机,电价的历史糊涂账就要逐步终结,公开电价的发、输配组成将不再成为惯例。

原标题:【电改解读专辑】电价改革文件,释放了哪些市场红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价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