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市场正文

2016光伏风电需要面对何种难题?

2016-01-22 09:07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陶冶 常志芳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造成2015年水电项目开工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南水电送华东地区的落地电价毫无竞争优势,在标杆电价政策下,目前的水电项目成本回收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很有可能亏损,影响了项目业主开工积极性。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3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其中水电完成投资276亿元,同比减少17.2%。

生物质发电发展相对缓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有一定困难。受原料收集、运输、存储难度较大导致成本较高、投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生物质发电发展相对较缓慢,目前尚未达到规模化发展阶段。上半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新增装机153万千瓦,同比增长19%,累计装机达到967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0.7%。

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新增74.8万千瓦,累计装机458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新增55万千瓦,累计装机369万千瓦;沼气发电新增21.9万千瓦,累计装机55.3万千瓦。除垃圾发电外,其余两类技术均未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预计到2015年末仍难完成预期目标。

求解发展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机制创新

辩证看待消纳形势,探索源头治理模式。辩证看待消纳形势,不应只是看到“弃风弃光弃水”的数量,归咎责任于电源电网建设不匹配,外送通道不畅等,更应该看到目前“弃新能源”背后的电力市场统一协调性问题,是能源多样性增加后引发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因此,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除了挖掘产业自身潜力外,还应从系统源头上找出路。

建立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是解决电力过剩、资源浪费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央9号文及其一系列配套文件都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电力市场体系,其核心是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的电力市场,就是要通过统一市场的核心交易机制,打破电力发展和交易的地域界限,降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扩大西部能源基地电力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电量的输送,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优先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最大化。

从规模效益型向效益规模型转型。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十二五”规划目标总量的完成,近期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施行竞争性分配择优补贴,加之光伏“领跑者”计划首个项目正式落地,种种迹象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正逐步从“跑马圈地”模式逐渐过渡到注重经济社会效益模式。政府期望通过竞争性的产品利用及竞争性的补贴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着力解决规模化后期的量变转化质变问题。

科技创新决定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因此,要以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可再生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以共同突破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规模效益型向效益规模型转型,提升国内产业综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简政放权须统一规划,政策落实机制要强化。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近期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密集出台,政府层面也在发力核准权下放、简化审核程序、加强监督管理等问题。将新能源项目核准权下放至地方,将显著提高电源项目建设效率,而特高压等跨区输电工程仍由国家核准,可能会使电源与电网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加剧。

因此,还应在国家层面做好统一规划、同时协调好步调,避免此类现象发生。上半年虽然下发了《关于请提供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的函》,但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不足、申报程序繁琐、资金调配周期过长的诟病犹存,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6年仍需政府层面理顺机制,补足缺口,协调好各方利益,尽快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推动产业良性循环。

同时,各级政府还应完善和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地机制和力度,让顶层设计演化为底层落实。这不仅是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期待,更是改革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的“最后几公里”。

原标题:回望2015:2016光伏风电需要面对何种难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