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毗邻广东省,特区公众和舆论关注内地核能发展。1992年以来,粤港双方针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核应急事宜达成多项共识。国家核应急管理机构多次与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组织宣介会,不断充实粤港核应急合作机制内容,完善粤港核应急交流平台,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消除疑虑。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还有针对性地与港澳地区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各领域专业培训,提高当地人员专业水平,为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核能安全利用是关系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两岸双方对此高度重视。2011年10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两岸建立核应急事务联系机制,在核电安全法规与标准、核电厂事故紧急通报、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核电厂事故紧急应变及准备等领域不断拓展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七、核应急科技创新
中国制定国家核应急工作规划,明确核应急领域科技创新目标要求、体制机制、人才建设、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核事故后果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中国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事故源项估算、风场诊断与预报、气载放射性扩散、水体放射性扩散、核辐射医学应急分类及救援、放射性剂量估算等技术领域取得成果,为国家核应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核应急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华龙一号”反应堆、AP1000反应堆(美国先进压水堆)、EPR反应堆(欧洲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等三代、四代核电技术反应堆核应急技术与管理研究。针对多机组同时出现共模事故、内陆核电站严重事故源项分析、跨地区核应急准备、核燃料循环设施应急准备、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等重大课题,持续开展研究,取得一批成果,促进了中国核应急基础技术水平的整体增强。
核应急专用装备研发。重点推进核应急辐射监测、辐射防护、医学救援、去污洗消等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自主研制车(船)载巡测设备、航空辐射监测系统、辐射监测与事故响应机器人等装备设备,以及车(船)载核应急指挥系统、核应急医学分类及监测平台、医疗支援系统等,并已装备各级核应急救援队。中国海关使用的门户式辐射探测设备全部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制造。
核应急信息化技术研究。开展核应急数据采集和传输标准化研究,建立健全全国核应急资源管理系统。研发核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创新核应急预案模块化、响应流程智能化、组织指挥可视化、辅助决策科学化等技术,实现日常管理与应急响应一体化,提高了核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指挥效率。
核应急医疗救治技术研究。开展急性放射损伤诊治等技术研究,制定急性放射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案和救治指南。开展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研究,研制适用于广大人群的核辐射事故生物剂量快速估算方法,优化重度、极重度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的非清髓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移植救治模式,在放射病治疗中实现多项突破,以最大程度减少核辐射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持续开展系统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核辐射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创建了MSC联合造血干细胞治疗重度放射病的治疗新方案,其研究成果“成体干细胞救治放射损伤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该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机构研究创建了“三级处置、四级救治”体系化核应急医学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模式。
公众风险沟通和心理援助研究。开展核突发事件(事故)情况下大范围公众群体危机心理援助技术研究,构建相关心理干预模型,提出应对预案、标准和实施指南。针对核辐射特点,研究编制核事故公众防护问与答、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等面向社会公众的应用丛书。
核应急环境气象创新性研究。持续研发并建设完善中国气象环境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改进升级核及危险化学品泄漏气象服务系统,完成大气扩散模式的精细化改进,全球模式分辨率由原来的85千米左右提高到30千米,中尺度区域模式分辨率由15千米提高到10千米,实现了对污染物扩散更加精细化模拟和预报。
八、核应急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始终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国际核安全应急体系,促进各国共享和平利用核能事业成果,坚定不移支持和推进核应急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在核应急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与世界有关国家核应急领域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
积极加入相关国际公约。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国,高度重视融入国际核安全应急体系。自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以来,先后加入《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安全公约》《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在这些公约机制内,中国始终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应急体系,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
积极履行核应急国际义务。中国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加强核安全、加强核应急、实施保障监督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积极履行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响应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大会提出的各项倡议。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历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核应急主管当局会议和核安全公约履约大会,负责任地提交核应急、核安全履约国家报告。多次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公约演习活动。推荐中国核应急领域的专家学者数百人次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的工作,为全球核应急领域合作献计献策。2014年5月,中国加入“国际核应急响应与援助网络”,为国际社会核应急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积极开展双边交流。1984年以来,中国先后与巴西、阿根廷、英国、美国、韩国、俄罗斯、法国等30个国家签订双边核能合作协定,开展包括核应急在内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同美国合作在华建设核安保示范中心,为地区乃至国际核安保技术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在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协定框架下,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联合举办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班、核应急后果评价研讨班等多种培训活动。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框架内设立中俄核问题分委会机制,定期研讨交流核应急领域合作与交流事宜。中国与法国建立中法核能合作协调委员会机制,与韩国建立中韩核能合作联委会机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核电站,在核应急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
积极拓展多边合作。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原则,与各国开展核应急领域合作与交流。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出席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2012年首尔核安全峰会、2014年海牙核安全峰会,呼吁国际社会加强核安全应急管理、提升核安全应急能力、增强各国人民对实现持久核安全、对核能事业造福人类的信心。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以各种形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2014年7月,在福建举办“严重核事故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亚太地区培训班,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提供交流平台;2015年10月,在首次全球核应急准备与响应大会上,中国与90多个与会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分享核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成就,介绍中国核应急方针政策。中国通过亚洲核安全网络、亚洲核合作论坛、亚太地区核技术合作协定等机制,在地区合作交流中积极发挥作用。中国于2004年1月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辐射应急医学准备与救援网络。中国持续举办核应急领域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日韩建立核事故及早通报框架和专家交流机制,定期开展相关领域合作与交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9月14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拥有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555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核能科技创新继续取得新进
2月8日上午,中核集团核安全与核应急基地开工仪式在青岛中核科技园隆重举行。作为中核集团重要战略项目,也是山东省2022年度重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旨在全面优化集团公司核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利用青岛科技园二期地界总体规划建设集团公司核安全与核应急管理中心,集中实现核安全与核应急管
1月7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董保同一行到国家电投调研,参观国家电投企业展馆、核应急指挥中心,听取国家电投工作汇报。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江毅,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卢洪早陪同。调研期间,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与国家电投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
近日,山东核电收到国家核应急办文件《关于表彰2018年度核应急准备通讯优秀工作单位的通报》,福建、江苏、广东、海南、山东、浙江省核应急办,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山东核电等10家单位被评为优秀工作单位,山东核电是唯一一家获得表彰的核营运单位。据相关资料显示,《核应急准备通讯》是反映核应急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科技委主任叶奇蓁近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核电厂建构筑物可靠性与抗震性能评价技术交流论坛”上表示,核电厂建筑结构对核电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抗震和抵御商用大飞机撞击,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未来核电厂建设的重点是减少技术上的制约,寻求创新,既能保证安全
8月4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继续开展,200个督查组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10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11个(其中1家企业有2台应淘汰燃煤锅炉,见附件),如下:一、检查清单内涉气散乱污企业1318家,发现整改不到位问题2家,占比0.2%;未发现
成绩瞩目全产业链实现突破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年是我国核工业第一批厂矿创建60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核工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请您谈一谈我国核工业创建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王毅韧(以下简称王):核工业创建之初,我国核工业取得了两弹一艇举世瞩目的成就,建
(国防科工委2003年2月18日发布科工二司[2003]16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以下简称核应急演习),加强和保持所需要的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能力,根据《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核电厂营运单位、核电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
2017年国内没有核准新核电项目,给2018年留下了空间。首批三代核电项目仍在建,只待新年并网发电。首部《核安全法》落地,保障核安全有法可依。多省核电挤进售电大军,市场化摔打模式开启。华龙正式征战GDA,为落地英伦全面发力。核能多元化应用登场,陆海供热制氢出现核能身影。......冬已至,春不远
12月4日上午,由中国核学会主办,南华大学承办,中国核仪器行业协会协办的“核安全dot;核应急dot;核安保国际学术会议暨金砖国家核能知识管理国际学术会议”在衡阳林隐大酒店隆重开幕。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相关官员,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南非等金砖国家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国防科技工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专门从事辐射防护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科研院所,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辐院)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核工业的发展进程步步相随。特别是近5年来,中辐院以加强国家安全战略为己任,围绕建成国际先进,与中国核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一流辐射防护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战略目标,通过加大
3月16日,华能高温堆技术研究中心在山东荣成正式启动运作,标志着集团公司高温堆产业技术创新迈上新台阶。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涛出席启动会并讲话。此次华能高温堆技术研究中心的启动运作,是落实集团公司核电“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温堆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行动,是进一步强化核电技术
摘要:高可靠性的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与压水堆相比,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电技术由于蒸汽发生器内传热管服役温度显著提高,对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了现有压水堆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
为进一步筑牢核安全防线,推动营运单位依法落实全面安全责任,近日,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东监督站)组织检查组对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行装料后调试质量保证专项检查。
11月11日1时12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2号反应堆实现空气气氛下首次临界,标志着示范工程两台反应堆均已进入带核功率运行状态。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设计研究院田嘉夫教授项目团队利用我国高温气冷堆已有的燃料球做成规则球床模块堆,配合成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使双燃料运行的热效率达到60%,在满足1000MWe发电要求时,仅用两座2×417MWt小堆,不仅安全性好,技术设备成熟度高,总投资也会低于全核电投资的50%,能够满足多
停用保养方法的选择决定了高温气冷堆二回路停用期间腐蚀的控制水平。本文通过湿热实验考察了相对空气湿度对二回路典型材质干法保养状态下腐蚀的影响;通过浸泡实验、极化曲线,考察了pH值、除氧方式对二回路典型材质湿法保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法保养状态下,相对空气湿度不超过40%,可有效抑制
第四代核能系统由核反应堆、能量转换系统以及必要的核燃料循环设施组成。然而,在当今可再生能源突飞猛进的情况下,作为低碳能源的一部分,第四代核能反应堆必须从设计上增强其灵活性,加大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融合,方可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此,应加强第四代核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前沿技术的研究开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0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应邀赴伦敦出席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理事会,并代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表入会致辞。这标志着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作为三类会员正式加入WANO,双方合作开启新的篇章。张廷克致辞全文如下:(来源:微信公众号“CNEA核能协会”ID:China
1月15日下午,中国宝武与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签订《核能-制氢-冶金耦合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核冶金产业联盟。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副总经理张锦刚;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等出席签约活动。氢能被视为21世纪
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第四代核电技术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入燃料系统调试阶段(点击图片可查看视频)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突出的固有安全性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多用途模块化应用空间广阔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第四代核电技术首
5月17日,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电公司)总包的世界首台套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华能山东石岛湾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主氦风机设备出厂试验完成,出厂试验整个过程包括:变频器与风机系统联调试验、空气状态下机械运转试验、电磁
5月14日,被誉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这是继“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双满分”、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之后取得的又一佳绩,再次验证了我
4月29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东院中标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常规岛及其BOP设计和技术服务项目。华能霞浦核电项目规划建设4台“华龙一号”机组和1台高温气冷堆机组,将分期实施,此次获得核准的为一期工程,拟建设2台“华龙一号”机组。项目建成后,将对保障福建能源安全、提高供电可靠性发挥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国西电“聚焦价值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西开电气坚持以“11563”战略目标为指引,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奋勇争先、勇挑重担,在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等各方面团结奋进,不断刷新高质量发展“成绩单”。西开电
5月7日,随着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2号机组核岛顺利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我国首个集成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综合性核电基地建设再提速。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工程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
4月26日,远东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94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主要因为智能电池亏损,个别投资项目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市场内卷;员工8,283人,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13.14%。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227.03亿元,同比增长0.47%
近日,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工程获国务院常务会核准,标志着公司即将进入两台机组运行、四台机组并行建设的新阶段。三门核电迅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集团公司和中国核电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召开5、6号机组工程开工动员会,组织各参建方为项目高质量开工共谋良策。三门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国才主
据媒体报道,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包括华能福建霞浦一期工程在内的5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华能福建霞浦核电项目位
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在此次国常会上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
4月27日,国常会审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分别是:1、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业主单位:中广核地点:广西机型: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其中,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已分别于2023年、2024年并网发电,在技术路线上,3、4号机组以及此
截至4月24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AI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广核AI、“云中锦书”等大模型构建稳步推进,核电智慧运维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工地”系统建设精准升级,一批高价值的“AI+”典型场景应用在中广核清洁能源发展各关键领
此次获得核准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将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项目建成后,两台机组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对于优化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确保电力供应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