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关于智慧城市:2016年你必须知道的28个关键场景

2016-02-01 14:24来源:新华网作者:徐振强关键词:智慧城市可再生能源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1深化对城市形态功能的演变与局地生态系统变迁的耦合关系和影响路径的研究,调控城镇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活、还原再生功能,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并且这些功能与其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要供给一定质量的生态环境,就需要使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可代谢各种废物的能力。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历史,以找出其已有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特征,还要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做出评价,对其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以期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最佳功能。

评价城镇生态支持系统的方法,如能值分析法、物质代谢全过程的生命周期分析法、基于反馈机制的生态控制论分析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产评价法和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足迹法等进一步得到优化,更加趋向从多要素、多变量、复杂过程和交叉性的角度来细致地分解并城镇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剂量效应关系,分别从能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空间、时间尺度上评价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过程。从过程的量化走向关系的序化、从数学优化走向生态进化、从人工智能走向生态智能。

2.2强化对城市生态功能的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的研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文明可能造成的冲击的抵御能力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靠其中连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货币流及人口流来维持的。它们将城市的生产与生活,资源与环境,时间空间,结构与功能,以人为中心串连起来。厘清了这些流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力一法,就能基本掌握城市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生态关系。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冲击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事实,气候变化正对城市的碳收支平衡造成影响,使得城市的脆弱性伴随城镇化的推进,逐渐暴露出来。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城市在对抗灾害或环境问题的冲击时,显现出截然不同的韧性,如在地震灾害方面,2010年海地遭遇7.3级地震,海地首都太子港基本被摧毁,全国约30万人丧生,2012年3月墨西哥格雷罗州梅特佩克市遭遇7.4级地震,全市经受住了该地震,仅伤亡2人。在城市洪水方面,2010年巴基斯坦去年遭遇特大全国性洪灾,大约2000人丧生,1100万人无家可归。2011年9月洪灾导致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陷入瘫痪,街道因积水无法通行、汽车受困、加油站受淹,市政部门缺乏有效排水手段。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洪水防御系统使得该市能够抵御城市洪水的侵扰,成为防洪城市的典范。瑞士再保险最新报告对全球616个中心城市内17亿市民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全球范围内受到水灾威胁的人数超过任何其他自然灾害;从面临灾害威胁的人数来看,亚洲城市风险最大。在城市经济方面,美国底特律(美国汽车之城、世界汽车工业之都)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全澳汽车中心)的经济状况是非常类似相似的,同样受到类似的冲击,但是他们的应对方式迥异。最终,底特律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因此,强化对城市生态功能的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文明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

2.3深化对城镇化进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与影响机制的研究,识别和缓解人工环境构建对城市综合生态链的冲击

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的空间结构对生物的多样性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早年就有学者揭示了该现象并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深化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生活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变化特征与影响机制,对于识别和缓解人工环境对城市综合生态链的冲击具有方法学意义。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评价、预测、区划、规划、优化模型研究,用动态系统论方法、数学模拟等动态研究城市变化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主动减缓影响和被动开发适应性策略,来保障城市住区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市民与生物的和谐,营造生态良好的生物环境。

2.4深化对基于我国国情城市人居环境问题诊断和调控改善的研究,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微观和宏观尺度研究的耦合

城市的表现形式是社区、城区和区域的格局、形态,而城市的内部核心是生态的“生”。人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日常生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从可持续发展的口号走向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这是当今国际城市人居生态研究的主流。徐匡迪曾指出,全球公认50%是一个转折点。在达到50%以前,城镇化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而且主要是以生产轻工业品和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超过50%以后,就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但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动力,这个时期可能会是城市病集中爆发期。我国大中城市不同程度面临着人口膨胀(密度过高)、、市政设施负荷过重、能源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生态失衡、土地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紊乱(犯罪)和社区衰落,建设资金短缺、地价昂贵、住房紧张、贫富悬殊等问题。这些都是我国目前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以城市空气污染为例,城市病发病的城市占到中国城市的,危害人口4.4亿。从2013年12月1日开始,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发生了严重的雾霾,5日上午10点,南京市的PM2.5浓度高达411微克/立方米,上海市PM2.5浓度达到459微克/立方米,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因此,应当正确认识城市病的存在,通过诊断城市的发病机理,提出对城市进行批量“体检”,掌握我国城市病态程度与时序性的动态变化特征,为城市病治理提供量化或半量化的依据,尽量避免成型、特别是成规模的产业格局对于城市病的贡献,通过升级改造而对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冲击,如,由于大城市病的倒逼作用,北京为疏散百万人口于2013年12月底发布了整体搬迁若干人口和交通集聚业态的报告。深化对基于我国国情城市人居环境问题诊断和调控改善的研究,以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微观和宏观尺度研究的耦合。

原标题:智慧城市发展下一程:2016年,你必须知道的28个关键场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