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关于智慧城市:2016年你必须知道的28个关键场景

2016-02-01 14:24来源:新华网作者:徐振强关键词:智慧城市可再生能源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5深化对可持续城市生态代谢系统结构的认知与调控机制代谢研究,促进城市产业生态学的研究与政策应用

城市代谢过程研究是实现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实际工作优化与决策的关键理论问题之一。深化对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基本特征的研究。如城市人口、城市气候、土壤、城市生物、商业、工业等的基本特征,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及效应。这些单项的基础研究是构建城市总体系统模型的基础。产业过程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生产、加工、消费、流通、还原的一类复合生态过程,涉及物、事、人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学。运用能值方法和评价指标,研究城市生态代谢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变化关系,识别调控的机理,通过重点研究生态城、生态住区、生态交通、生态代谢、生态能源、雨水资源利用、生态修复以及生态产业的规划设计管理等,来促进城市产业生态学的发展。

2.6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方法学开发与实务规划的实践

伴随城市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作为城市环境规划的升级方法,用于提高城市环境的综合管理依据,其方法学正处于开发和初步的试点阶段。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编制探索应当充分尊重环境要素的特性,如空气污染和流域水污染的区域性等,反映区域协同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制度、我国转型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总体欠佳的背景下,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方法学创新具有良好的生命力。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特别是要在空间的概念上进行规划,使得规划兼具学术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实务解析水平,并与相关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做好衔接与互动,使得环境总体规划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促进和良性延展,全面保障城市生境环境质量。与此同时,为了保障环境总体规划的顺利有效和成功展开,必须强化对政府环境绩效考评的系统性研究,使得环境总体规划能够成为有效指导政府规划行为的依据。

三、智慧技术加速城市管理向治理提速跃迁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管理学首先在美国起步,逐步形成了六大学派:方法学派、经验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决策学派、数量学派。城市管理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既要配置城市资源,也要调整城市社会关系。城市管理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城市营销理论(经营城市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数字城市理论和生态城市管理理论等。相应的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新公共管理、城市联盟、社区自治和精明增长等。

城市管理研究是城市科学研究中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领域。我国城市管理学诞生于1985年,以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理论著作—《城市管理学原理》为标志。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是要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必然带来城市的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因此,城市管理成为需要发展与强化的重点城市学科。中国城市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纷繁复杂。政治环境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方式改变给全球以及我国的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城市管理不仅指对城市基础设施,也包含了对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的运行方式随着经济关系的演变而变化,城市管理必须面对急剧的市场竞争、资本的快速流动、不断分化的利益群体、紧张的公共财政、公民社会的崛起等重大问题。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城市内部众多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日益网络化,面对城市内部越来越突出的各种问题,城市政府如何转型和定位就成为城市管理的核心问题。城市管理为了处理城市问题,比如社会福利问题、老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人口结构问题等。2000年5月,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发表了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框架》的宣言草案,旨在发起一个“健全的城市管理全球运动”。该框架引起了全球对城市问题及城市管理的重视,推动了城市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原标题:智慧城市发展下一程:2016年,你必须知道的28个关键场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