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深度|中国需要怎样的智慧城市联盟?中外41家联盟组织大起底

2016-02-16 11:49来源:新华网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2国内

自2011年开始,我国就陆续出现于智慧城市相关的联盟,截止2015年3月,全国、区域和城市层面的联盟数量总数约为30个,以全国性和区域性(两岸、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的联盟为主(表2),城市(区)层级的联盟有北京市海淀区、大连市、合肥市等,四川和上海有联盟直接聚焦社区层面(表3)。联盟建设模式与国外类似,有公共合营、公私合营和私营合营等,支持单位包括工信部、住建部、发改委、教育部和行业协会等,超过一半的联盟为市场自发运作,无直接的支持单位。在联盟形式方面,有城市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其中协同创新中心(表4),具有向综合实体培育的特征。联盟主要呈现如下发展态势:

1、重视机构体系建设,强调行业引领。如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使用企业+高校的模式,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为首任理事长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秘书处单位。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2013年1月成立),设置20个专业委员会,建设70余个智慧工程中心,编制《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建设需求指南》和《中国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10月成立),于2013年5月设立贵州分联盟。海淀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电子政务、医疗卫生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城市运行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咨询等工作组,服务海淀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针对单个企业无法推进的智慧项目,联盟给予协调推进。

2、注重融资渠道创新,支撑智慧建设。如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注重投融资管理,通过整合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源,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联合体,以上市公司作为联盟的主体单位参与进来。

3、联盟产业协同联动,运作实体项目。如中国智慧城市与公共安全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产业基地协同作为核心项目,顶层设计及项目实施投资金额达到50亿元,由联盟牵头企业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研究讨论联盟总部经济模式,开发联盟产学研园区,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感谷基地。

4、联盟差异化聚焦,找准市场切入点。深港澳智慧城市联盟以天安云谷“关联、共享、协作”的精神,致力于规划与建设智慧的园区产业资源与服务平台,共同建立合作创新体系;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切实服务,紧扣园区的管理者、企业、人才等各方用户需求。泛智慧社区创新联盟,为国内首个聚焦地方试点社区、村庄、园区、解决方案提供商、通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机构的平台的创新联盟。

5、服务地方智慧建设,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海南绿色智慧岛协同创新中心,利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通过省内外高校与政府、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海南省“建设信息智能岛”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南开大学信息、环境、旅游、物流等学科的优势,紧密结合海南大学对海南当地调查研究积累的丰富基础,积极联动海南政府和相关产业力量,构建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平台。以“海南智慧岛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一流研究人才和实践人才,培养南开、海大中青年创新人才,取得一批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公认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国家推动区域政府与社会管理改革、产业与消费模式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向世界级方向迈进。

6、实体化发展研究驱动,侧重咨询服务。浙江智慧城市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从建设实体的角度设置11个研究所(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智能终端与智慧感知研究所、智慧健康研究所、智慧水务研究所、智慧交通研究所、智慧政务与智慧商务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智慧企业评估与产业政策研究所、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研究所、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研究所和智慧城市情报研究所等),致力于建成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者、策划者和推动者,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信息安全、商务模式、后台运作、制度标准、技术应用等领域逐步打造国内领先的学术高地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典范,并在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智慧水务等领域形成核心能力,成为国内有影响、省内一流的协同创新中心。高密度区域智能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规划建设中国最大的城镇化大数据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自主研创的新型城镇化理论与智能运营模型,打造地方、学校和企业的联盟,在长三角城镇群先行示范区进行实践,最终形成国际顶级的城镇研发群体。大连智慧城市协同创新联盟与大连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一体化运作,招纳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的40余个研发团队加入。研究院将设立若干研究室,在智慧产业发展和工程应用实际,围绕感知与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应用与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等技术领域,选择重点方向攻关。

原标题:中国需要怎样的智慧城市联盟?中外41家联盟组织大起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