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政策红利不断 新能源车电池发展前景可期

2016-03-03 10:32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作者:郭航关键词: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万帮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郑春峰表示,2014到2015年宣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的企业不在少数,上汽集团、长城、吉利等纷纷重资“下注”新能源汽车领域,北汽、比亚迪(54.70, 0.80, 1.48%)“霸占市场”的局势或将被打破。

据悉,力帆集团此前发布了面向2020年的新能源规划,预计将推出来自三个不同平台的21款纯电和混合动力新车型,上述车型均采用全新动力。力帆还将为旗下全资子公司万光新能源增资9亿元,用于锂电池研发及生产。新项目将有助力于力帆建设自身汽车动力锂电池供应系统,更好的满足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动力电池需求。

近日,坚瑞消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也浮出水面。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总对价52亿元收购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25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沃特玛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深圳沃特玛主营动力电池的生产、销售和新能源车租售和运维。

此外,作为新三板首家从事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生产研发的专业企业,科列技术此前也发布增发方案,拟定向发行不超过2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亿元用于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补充流动资金和扩大经营规模。

“在市场面临诸方面压力的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了支持,有利于提振产业信心。企业对于动力电池研发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产品牌的塑造”。北京金之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分部营销总监梁德涛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据了解,中国电池企业虽然有两三千家,新能源汽车不同品牌不同款式花样百出,其实撑起这片天的电池制造商非常之少,其中只有一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制造比亚迪和另一家被万向收购的A123电池。

“目前,本土电池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缺失,电池产业的欣欣向荣只是过剩产能,而不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产能。高端锂电池的生产材料和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基本都依靠技术收购和产权转让等进行代工生产。有数据显示,目前车用动力电池有60%~70%来自于外资企业。此次政策的提振,将有助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塑造,进一步打破国外对于车用动力电池市场的垄断”。华东装备镇江设备公司项目经理聂光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渤海证券分析指出,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定调新能源汽车发展,并将其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和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由孕育期步入市场导入期。1月份产销明显下滑的现象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产业重要发展方向,政策持续加码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原标题:政策红利不断 新能源车电池发展前景可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池回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