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桩在何方?充电“止痒”需从系统入手

2016-03-15 11:29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李斯特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是政府带头。环保宣传、公车使用、黄标车淘汰应多管齐下。新能源汽车推广政府需以身作则,带头示范。风行于上,俗成于下,推广新能源车,政府部门责无旁贷,言传不如身教,宣传不如行动。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推广新能源车需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车五大举措,其中之一是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公车改革一定程度上消减并控制了公务用车增量,存量仍然很庞大,与增量相比还有压倒性优势。在增量中提高新能源车应用比例,是一个渐进式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一些地方上的政策,可以与国务院此举措互相补充。如唐山、深圳等地淘汰排放技术落后、污染问题严重、维护成本偏高的黄标车,换用新能源车,“补贴+新能源”模式有力地助推了新能源车的普及。

三是配套建设。首先,公共领域强化控制,体现导向。日前,《四川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公示,这意味着四川省将首次出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交通枢纽、超市卖场、商务楼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园区、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位、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气)站等市政项目应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10%的比例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其次,建设主体积极扩充,凸显包容。在给予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企业补贴等政策倾斜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加建设,地方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和税费减免。众多社会资本参与,会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市场范围,但行政部门或行业协会需加以引导,在接口标准、计量收费、信息公开等方面要建立统一的“体系”,做实标准市场,做大充电市场,做精细分市场。

细节填充,拓宽新能源汽车供电路径

鼓励兼并重组,促进充电体系领域企业竞争。政策扶持、一拥而上、产能过剩、需求萎缩、行业低迷,这种模式并不鲜见。政策扶持只是为新产业发轫保驾护航,不能代替产业自身发展进步。“软骨病”行不远,离不开扶持的新产业注定昙花一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伴随政策扶持滋生的“骗补”乱象,造成了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鼓励竞争、兼并、重组,就是要引入淘汰机制,让市场大浪淘沙,留下真正有追求、有品质的企业,促进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充电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城市规划将交通事业中新能源汽车因素考虑进去,充电桩建设根据新能源汽车集中出现区域分布进行适当布局(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适当分布),提高充电设备使用效率。智慧城市推进中促进交通广播电台内容与时俱进和手机app等开发。电台可以播报主要充电站状态以及周边路况信息。App则将交通监控数据合理合法共享,引导司乘人员及时发现临近的充电站位置状态信息(北汽特来电app已经实现部分功能)。设定合理的充电时间,充电超过时限不走,影响他人使用,可以予以计时收费,条件允许,立法支持,参照违停拖车处置。

调整解题思路,实现多点应用技术体系突破。其一,过渡车型推广。除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也是新能源汽车的组成部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电动汽车受配套设施、电池技术等问题影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仍有很多抱怨。而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全球有上千万辆的投放,不需要国家补贴和充电桩,就能够做到减排。油电混动技术丰田最为知名,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打破了技术垄断,宣称混动技术无偿向行业开放,有利于该车型扩大受众。其二,电池升级迭代。包含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容量扩张,续航能力大幅增强,就没有充电难之忧,国外能源公司nanoFLOWCELL近日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低电压电动汽车,搭载全轮驱动系统,续航长达1000km,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液态电解质电池并使用盐水作为存储能量的介质,电池的能量密度比普通铅酸电池大20倍。其次是标准置换,将电池分级,每一级提高通用性,新能源汽车在续航半径临界点直接换电池上路,不需要等待,仅需要登记结账。这需要在电池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制定、费用折算等方面狠下功夫,电池实时监控也需紧锣密鼓同步推进,这就不再是汽车制造、电池制造范围的事了,还需要车联网领域通力合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纠缠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难问题,就好像纠结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车到山前必有路,充电难不是因为车多,而是因为车少,不是因为大众,而是因为小众。没必要纠结,发展才是硬道理。传统车比新能源车多多了,现在还有那么多加油难的声音吗?什么时候满大街都是新能源汽车,什么时候充电就不再是问题。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原标题:桩在何方?充电“止痒”需从系统入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