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论述】煤电在中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2016-03-28 08:07来源:中外能源作者:朱成章关键词:火电火电厂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中国煤电的发展前景

4.1中国的电力需求与煤电的作用

最近几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长较慢,2014年只增长3.8%,2015年上半年增长1.3%,1~7月份仅增长0.8%。电力需求增长慢,新增电力装机都要发电,都要创收,所以矛盾很突出。2015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只增加0.4%,可水电同比增长9.6%,核电同比增长3.5%,而煤电同比下降3%。2015年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293h,比上年同期下降188h。其中水电1911h,比上年同期增加59h;核电4183h,比上年同期增加114h;风电1107h,比上年同期下降10h;火电2535h,比上年同期下降259h。从这里可以看到,当电力需求疲软,电力供大于求时,首先要保非化石能源发电,让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优先发电,尽量减少弃水、弃风、弃光,所以水电、核电发电量较上年大幅度增长,水电、核电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也上升,而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则大幅下降。中国燃气电厂很少,刚刚在发展,由于天然气价格是煤价的数倍,中国气电上网电价在0.8元/kW˙h,比煤电贵一倍多,气电代煤电不顺畅,所以中国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实质就是煤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度下降。

煤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是煤电用作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配套电源,作为非化石能源电力的调峰、调频、备用电源,所以设备利用小时下降。在中国来说,煤电是最好、最便宜的配套电源,据说用蓄电池作为配套电源每千瓦要投资四五万元,是煤电投资的10倍;寿命仅5年,为煤电的1/6;损耗为30%,煤电不存在损耗。

其他如制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都存在投资大、寿命短、能量损失大等问题。现在认为最成熟的抽水蓄能储能,本来是低谷蓄能、高峰时发电,可取得最好的积极效益,但当光伏发电盛行时,抽水蓄能高峰发电难以实现,惟有火电配合最为合适。中国的煤电为中国的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大发展创造了最为优越的条件。二是煤电作为机动电源,当用电需求增长较慢、非化石能源增长迅猛、电力系统无法消纳时,煤电要让位于非化石能源发电,煤电的发电量和利用小时数会急剧下降,而非化石能源电力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减产的问题。所以当电力需求疲软时,受冲击最大的是煤电。在电力需求疲软时,人们忽视了煤电在电力系统中对非化石能源电力的作用,都希望减少煤电,但如果煤电配合不上,那么水电弃水,风电弃风,光电弃光会更严重。

4.2电力需求的预测

在上述情况下,希望电力需求预测能引领电力投资,但电力需求预测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曾经有人预测2014~2015年电力需求增长4%~6%,可是实际上2014年只增长3.8%。2015年电力需求增长更慢,1~2月增长2.5%,1~3月0.8%,1~4月0.9%,1~5月1.1%1~6月达到1.3%。从2015年上半年的趋势看,以为下半年电力需求会继续升高,全年可以达到3%左右,结果1~7月只增长0.08%。

连上半年都预测不了下半年,那么要预测10年、20年就更困难了。在需求疲软增长率下行时,大家都比较谨慎。如有的单位预测:“未来中国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最高值将是4%以上,不到5%。”据有关部门研究显示,从目前至2030年电力需求增速会逐步放缓,2020~2030年平均增速将放缓至2.7%,市场供需形势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火力发电小时数下降。从最近几次经济危机来看,这种预测都是不可靠的,与实际有很大差距。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当年中国电力消费增长4.8%,1998年仅2.8%。当时预测中国“十五”电力计划,发电量年增长5.04%,装机容量年增长4.08%,“十五”计划实际执行结果,发电量年增长121.7%,装机容量年增长10.1%,实际增长都比计划高出一倍多。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中国,2008年电力消费增长仅5.6%,2008年以后年发电量平均增长10.92%,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10.96%,增长率恢复都很快。当前虽然与”“十五”、“十二五”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但是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看来想通过基于平均供需情况来决定新增电力容量,基于需求信号来引导电力投资,是非常困难的。

电力需求预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比较好预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测就困难,特别是经济转折关头,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又如2014年开始的经济新常态下的变革等。如果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的设计,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大、小、中用户都向发电厂购电,通过用户的长期合同就能了解用户对电力的远景需求,也就能知道远景该建多少发电厂,该建什么样的发电厂,包括该

建多少煤电和气电发电厂。但是因中发[2015]9号文刚刚发布不久,依靠电力市场机制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用户尚未与电厂签订长期合约。

4.3中国发展非化石能源的瓶颈

为了发展非化石能源电力,气电和煤电还是有必要存在下去。气电和煤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要作为非化石能源电力的调峰、调频和备用电源存在下去。既然它们有存在的必要,就应该提供它们存活下去的条件,即赋于火电承担调峰、调频、备用的任务与提供相应的收益,也就是火电因承担非化石能源的配套作用而降低设备利用小时的部分应给予合理补偿。这就是中发[2015]9号文提出的:“建立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适应电网调峰、调频、调压和用户可中断负荷等辅助服务的新需求,完善并网分担企业辅助服务考核新机制和补偿机制。根据电网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建立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电力需求预测虽有困难,但是电力建设的比例关系是可以预测的,中国电力工业的特点是火力发电比重大,且火电中无调节能力的小火电比重大。大中型水电站的调节性能都较差,水电是中国非化石能源电力中对煤电依赖最大的电力。这几年中国新能源电力和核电蓬勃发展,也对煤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天然气发电由于天然气比煤贵,天然气发电的上网价比煤电贵一倍多,天然气发电虽然机动性比煤电好,但经济上缺乏竞争力,所以天然气发电替代煤电进展较慢。除此以外,煤电、天然气发电都有发展热电联产和冷热电联产的任务,所以煤电和气电真正能用作非化石能源电力的配套电源并不多。如煤电2014年号称发电能力有8.2亿kW,扣除热电机组2.5亿kW,60万~100万kW超临界、超超临界大机组用于基础发电约3.5亿kW,能作为配套电源的仅为2.20亿kW;天然气发电0.55亿kW,扣去0.2亿kW分布式能源系统,可用于配套电源的为0.35亿kW;此外,还有用于配套电源的抽水蓄能.0.2亿kW。以上3项合计2.75亿kW。而要求配套电源的有常规水电2.8亿kW、核电0.2亿kW、风电0.95亿kW、太阳能光伏发电0.26亿kW,合计4.21亿kW。按每千瓦非化石能源电力配备配套电源1kW计,非化石能源电力需配备配套电源4.21亿kW,上述三者合计可提供配套电源为2.75亿kW,两者相减尚缺灵活配套电源1.46亿kW。这里还没有考虑输变电工程部配套的问题。这是中国目前弃风、弃水、弃光的根本原因。所以虽不能准确预测电力需求,但可以测算一下灵活配套电源是否跟得上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发展,如果煤电、气电、抽水蓄能不增建,那么应当适当控制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发展。

5煤电在中国的不可替代性

对于能源供给革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的诠释是:“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给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习总书记主张在能源领域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并没有排斥煤炭的意思。煤炭是我国能源领域中立足于国内的一种能源,也是多元化能源供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保证国内能源安全、平抑能源价格的重要作用。习总书记一方面提出要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又要着力发展非煤能源。非煤能源的含义应该比非化石能源广泛,它应当包括清洁高效利用石油、天然气在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是建立在中国最新的电力科技成就的基础上的。

原标题:煤电在中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