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美国最大煤炭企业是怎么死的:兼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真正出路

2016-06-28 15:16来源:港股那点事作者:Jessie关键词:煤炭企业供给侧改革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美国政府没有向其中任何一家企业伸出援手。

恰恰是这种放任不管,完全由市场决定生死的态度,美国完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供给侧去产能:美国08年煤炭产量达到11.71亿吨,2015年产量仅8.96亿,暴跌23.5%(见下图)。而经过这轮破产潮以后,美国的煤炭可能再也不会作为一个产业出现在经济生活中了。

美国煤炭业的产能过剩起源于能源消费结构的内部替代(见下图),这几乎不可逆。2011年至2012年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爆发导致天然气的供应陡增,天然气的价格下降了近40%,这促使更多的电力公司转而使用天然气。再加上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煤炭行业就出现了产能过剩。

煤炭价格不断下滑,煤炭消费量不断下降,这不断就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成本高的煤炭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死去,无论哪种,这个行业的产能都会被压缩。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在美国,一些煤企选择了转向新能源方向,另一些继续坚守阵地,无力撑下去了就申请破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政府出手干预市场,这些煤企得以苟延,那结局恐怕就是另一番景象。

无论是皮博迪,还是阿尔法,在提到它们破产的末路时,总是离不开提它们的债务。以阿尔法为例,2009年,阿尔法以2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第四大煤炭公司FCL,2011年,阿尔法以71亿美元收购了梅西能源公司,因收购阿尔法负债累累,截至其申请破产时,它仍然有超过30亿美元的债务。

在没有政府兜底的时候,它尚且如此大手笔的扩张,那在政府的兜底下,笔者倾向于相信它会更加疯狂的扩张。如果是如此,那么美国可能今天也面临着类似中国的问题,庞大臃肿的煤企绑架了国家的巨量资源。

美国政府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市场做了选择,跑不下去的企业就自己歇菜。

美国人百拍不厌的电影有两类,一类是宣扬高大上个人英雄情节的人文片,一类是那些不死的僵尸恐怖片。这些僵尸的恐怖之处在于:一是不死,二是咬了其他正常人后,被咬者也将成为僵尸。

已完全不适应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煤炭行业,在美国人眼里,明显就是僵尸:救它们,会拖累一堆正常公司也变成僵尸。

所以,美国人选择了走桥上过河:自谋生路,让市场来决定你的生死。

谁爱下河谁下河。

原标题:美国最大煤炭企业是怎么死的:兼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真正出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企业查看更多>供给侧改革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