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评论正文

宫非:评《石墨烯产业化到底卡在了哪?》

2016-07-07 15:17来源:烯碳资讯作者:宫非关键词:石墨烯石墨烯产业宫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认为,市场不是一开始就要做「高大上」的技术,石墨烯的成本已经低于每吨 20 万元,以用量比都已经比导电碳黑或活性碳更具竞争力;在技术方面志阳也已经帮客户做出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了,至于市场当然就是先席卷现有市场,帮工业客户解决问题,而这些突破的技术也是目前其他材料做不到水平的领域先走。依据我目前开发成功的经验,塗料、塑料及水泥最先可以普及。

小烯:石墨烯产业化成熟还需要 5~10 年吗?

宫:这样看来即便「中国制造 2025」中宣示要到 2018 年才有石墨烯产品出现、2020 年才能实现石墨烯产业化,志阳已经证明可以提前三年实现。目前通过客户验证的石墨烯产品不仅可达到「进口替代」的水平,而且相关技术都能领先全球,更让我们坚信石墨烯是中国在材料界「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我们要说的是:石墨烯现阶段并非大家看到的步履蹒跚,反而是真正在做事的我们不懂去宣传自己,让那些有心之士忙着炒作,但我们相信大家眼睛是雪亮的,一旦石墨烯产品陆续发表上市,就可以唤回各位当初对石墨烯的期望的。

小烯:谢谢宫总!,最后想请宫总谈谈志阳对未来的规划。

宫:目前,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基本结束,已于近期送至相关主管部门审议,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布。据悉,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在前沿新材料领域,将重点发展石墨烯、3D打印、超导、智能仿生等4大类14个分类材料。此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路径,总体目标是「2020年形成百亿元产业规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石墨烯科技成果的转换在中国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可以称为“常州模式”,当地政府建立产学研的平台——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人才引进、资金获取、发展路径均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第二是学院派模式,以宁波墨西和重庆墨希为代表,在国家科研经费支持下形成了一些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第三种是本科模式,在中国主要依靠教授单打独斗,影响甚微。但几年过去了效果还是有限,未来也不太乐观。

为此,我们提出志阳版的「中国石墨烯旗舰计划」,目前正在华北几个省筹备中。首先,推动以实际可落地石墨烯应用技术项目为主轴的各省产业联盟,亦即通过合作开发或委托志阳开发形成闭锁式联盟;第二,积累各项石墨烯成果成立四大地理区的石墨烯研究院,或与具渠道实力的公司成立功能型石墨烯研究院,对外演示并招揽更多有潜力的上下游企业加入;第三,在各省成立志阳合资公司,涵盖生产基地、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及孵化器,引进当地优质课题组参与合作开发,作为整个平台延伸的研发力量;第四,成立石墨烯产业园,引进优惠政策在各地形成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之专属石墨烯产业园;第五,协助优质公司或课题组公开发行及上市,引进资金提高产能。


这样,不仅从一开始就解决企业转型的压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并解决就业、创业及政府税收的问题,真正为实践中国制造 2025 而努力。而且不必等到 2020 年才实现,我们已经快有成效了,请大家继续支持我们。 

原标题:宫非: 评《石墨烯产业化到底卡在了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石墨烯查看更多>石墨烯产业查看更多>宫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