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咸阳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火电等电源项目 建设彬长“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全文)

2016-07-15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章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坚持以民为本,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实施重点领域民生工程和惠民便民实事,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市情、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打造幸福宜居典范。

第一节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全面落实《咸阳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4-2020年)》,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到2020年,全市县级城区新建和扩建公办幼儿园29所,新建和改扩建镇办中心幼儿园132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双高双普”目标。继续推进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实施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到2020年,创建省级示范高中10所,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达到100%。充分发挥职教联盟作用,大力发展面向产业和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继续开展第二轮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重点支持建设4个区域职教中心,加快建设6个特色职教中心,建设1所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全面支持西藏民族学院建设和发展。支持陕西中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促进高等院校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加快建设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和1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不断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迁建市特殊教育学校。

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制度,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的差距。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专栏6-2 教育事业重点项目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规划总投资25亿元,实施1000所中小学教学和生活设施、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

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总投资2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彩虹中学、实验中学等32所高中。

职教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咸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以秦都、彬县、礼泉、武功为龙头的4个区域职教中心和其他9所标准化职教中心教学、实训及附属设施建设。

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规划总投资8亿元,实施咸阳市实验中小学改扩建等120所城区中小学建设。

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加快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到2020年,规划总投资6亿元,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208所。

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程:规划总投资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200所足球特色学校标准化足球场。

第二节 保持就业稳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更加重视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注重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创业投融资的服务力度,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到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第三节 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实现基本制度定型完备、法定人群全面覆盖、基本标准合理调整,建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到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市内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稳步推进跨市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适时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到2020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完善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降低工伤保险整体费率,适时适度降低失业、生育保险费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被征地农民、个体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参保政策。建设五险合一扩面征缴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和拓展应用。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统筹衔接,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城乡统筹机制,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咸阳市殡仪馆搬迁项目。

第五节 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全面落实《咸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能力。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扶贫减贫及法律援助等工作,做好妇女人才培养工作。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依法打击暴力侵害、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等问题。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救残活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各县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第二十一章 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能力建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着力塑造“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形成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本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以及各类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力争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着力推进农村建设成为“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美丽家园,力争到2020年,90%以上的村达到“美丽乡村”目标。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面落实《咸阳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4-2020年)》,构建完备的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市民文化中心、市民文化广场、咸阳博物院等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推进市县工人文化宫、“两馆一院”以及镇村综合文化示范点建设。促进书香咸阳建设,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等向公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深刻挖掘咸阳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再现秦文化、秦元素、秦符号。

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充分发挥我市“名城名都”、“名人名作”、“名业名品”人文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当代文学提升工程、美术书法精品工程、大剧大作打造工程等,联合中省顶尖文化集团,全力打造大型历史剧《商鞅变法》、电影《望大陆》、《剪花娘子》、音乐歌舞诗剧《永远的马栏》、舞台剧《苏武牧羊》、《才女苏蕙》等一批重点文艺作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支持市电影公司、市演艺公司等国有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实现规模扩张、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吸收社会资本和外地文化企业参与开发我市重大文化项目,形成一批潜力大、活力足、机制新、效益好的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供给。积极培育发展一批文化产业强县、聚集区和龙头企业,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施汉唐帝陵考古调查和环境风貌提升工程。推进长陵、安陵、茂陵、平陵等西汉帝陵和昭陵、乾陵等唐代帝陵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序推进吴登周墓开发和保护工作,建设五陵原国家遗址公园和帝王博物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专栏6-3 文化领域重点项目

产业项目:咸阳市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电影《夺宝帝王谷》拍摄、唐顺陵精品石刻文化观光带、唐乾陵文化产业园、茂陵大汉雄风文化园、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秦咸阳城考古遗址公园、西汉帝陵遗址公园(文化景区)、唐昭陵遗址公园、乾陵唐文化遗址公园、马栏革命旧址、武功民间手工布艺、三原秦桐家具。

基地项目:礼泉县袁家村综合旅游景区、咸阳大秦古桥风情园、陕西沣禾苑文化产业基地、陕西泾渭茶文化体验中心、武功苏绘璇玑馨绣布艺文化产业公司、三原金源度假山庄、咸阳海泉湾休闲度假区、兴平唐马嵬驿民俗体验园、乾县弦板腔剧团、咸阳影艺文化传媒公司。

设施项目:咸阳图书馆、咸阳博物馆、咸阳方志馆、咸阳纺织工业博物馆、咸阳市群众艺术馆、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多功能影剧院、文化广电中心、景行园文化艺术园区、资源共享工程、咸阳青少年宫、咸阳市民文化中心、咸阳奥体中心、县级文化场馆。

第二十二章 着力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立医药公益属性,完善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医联体、医疗集团、县镇一体化、对口帮扶、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加大社会办医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面落实《咸阳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4-2020年)》,建立健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卫生应急、综合监管等四大体系,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母婴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四大行动,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提升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大卫生格局。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名医、名科、名院),打造一批集医疗服务、高档疗养以及国际医疗合作为核心的高品质医疗保健中心。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重点建设咸阳颐福阁老年公寓新苑、咸阳银杏老人院等一批项目。到2020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居家养老服务覆盖100%城市社区、80%以上的农村社区,全市新增社会养老床位15000张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达到40张以上。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保持人口总量适度增长。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实施母亲健康工程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工作机制,逐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逐步趋于正常。

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落实《咸阳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力筹备和承办好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改造提升市体育场、市游泳馆、市体育馆,建成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奥体中心、咸阳湖全民健身运动公园。健全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