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储能:推动清洁转型的关键力量

2016-07-26 10:47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马佳关键词:储能储能技术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储能技术创新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从欧、美、日实施的储能项目和发展规划来看,多个国家均在通过示范项目累计实际经验,推动储能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储能经济性研究,促进储能商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储能应用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移峰、分布式能源及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与电力消费不同步问题的关键。伴随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关注重点。

“能源转型背后是什么?就是技术进步。有蒸汽机才有了煤炭时代,内燃机的出现带来了石油时代,那下一个原动力机器是什么?就取决于下一代的能源形式是什么。”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原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的话语颇有些哲学意味,“一个社会发达程度越高,电力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未来,电力在生活中的比重会提高,能源转型正在发生,中国也必须跨过能源转型。”可以想见,随着更多新技术的涌现,将给世界绿色转型带来更多可能性。

储能技术蕴藏巨大价值

学术沙龙一开始,克拉克先生带来的新鲜玩意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一张与A4纸大小和厚度相当的太阳能电池板上,一小格一小格的太阳能板紧密排列,上端的屏幕上显示着此时提供的电能数据。与平时见到的太阳能电站使用的电池板不同,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柔韧性很好,非常轻便,一张A4纸大小的材料,比纸张重不了多少。

想象一下,如果这种太阳能电池板装在200栋建筑的屋顶上,装在整体社区中,大规模生产会带来成本降低的红利,潜力巨大。不过,人们必须要接受的事实是——太阳并不是永远在工作。必须找到一种方式,将电能储存起来。储能技术,就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个必要条件,其蕴藏的价值就在此。

自诞生以来,人类就在不停寻找储存的办法。我们储存食物,储存数据,储存知识,储存记忆,对于储存技术的痴迷,也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电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储存的方式也非常重要。飞轮储能、空气储能,及现在广泛用在电动汽车上的锂电池储能等技术都处在生长期。

储能系统对电网来说,并不陌生。“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中国电力科学院首席专家惠东说,“第一个是在发电侧推动能源结构变化,第二个是使电网从功率型向电量型转移,第三个是满足用户对于互动和个性化的需求。”

而想真正让储能技术应用到千家万户,实现商业化运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我们讲了这么多储能技术,有一些也已经实现商业或半商业化的运用,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惠东直言不讳,“经济技术性还不够好。”

推动储能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研发创新,储能技术应用示范也是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各类技术将会受到严格的检验,判断是否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是否有合理的产业链阶段,如此,成本降低,安全性提升,才具有商业化的价值。

“能源安全首先要有一个经济成本。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讲,不可能无限增加投资。那么极限点在哪?实际上,任何投资是要带来效益的,应该带来社会整体成本的下降,所以对风险评估非常重要。”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秘书长刘强一语中的。储能技术虽然美妙,但面对实际投运,必须更加谨慎。

国网新能源张家口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就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它承担着新能源技术示范试验的重要任务,光伏、风电、储能的各项新技术在这里试验检测、示范运行。目前,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对比较传统的锂电池,全钒液流、铅酸、钛酸锂、超级电容都做了示范运行,同时还在研究储能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深冷液化储能等技术。

国网新能源张家口风光储输示范电站副总工程师刘汉民举了一个例子。目前他们的试验结果表明,现在储能电站锂电池一度电6、7毛钱,再过几年成本可能降到3毛钱,如果说实现商业化运行并收回成本,以前想都不敢想,那么现在是看到了曙光。“随着成本进一步降低及储能政策的提升,也许储能电站商业化运行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我们仍然在探索。”刘汉民说。

延伸阅读: 【视角】与电改相结合进入市场化 储能行业成为新“风口”

电网储能-现在也是锂离子电池的天下

数据分析丨今年上半年电力投资增速达38.9%

原标题:储能:推动清洁转型的关键力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技术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